证名。即呃逆。《医林改错》卷上:“呃逆俗名打咯忒。”详呃逆条。
指食积而兼寒热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脚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
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包括跗骨、跖骨、趾骨。详各条。
病名。即齿。详该条。
【介绍】:三国时蜀国医家。据史料记载,著有《意医纪历》1卷,现已不传。
指脾。《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谓以腹背二者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具在于腹,如以三脏分阴阳,则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介绍】:见陈元赟条。
治法。《外科精义》卷上:“夫疮疽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殊不知临病制宜,自有方法。盖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剂折其热,则痛自止也;寒邪之痛,以温热之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猫眼草,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即狗舌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