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食物久停,积滞于胃而致的呕吐。《普济方》卷三百九十四:“小儿积滞吐,胸膛闷结,中脘痞闷,气不舒畅,闻秽呕逆即吐。”治宜和胃降逆。用二陈汤、枳术丸加减。
见《开宝重定本草》。即益智仁,详该条。
【介绍】:见张璐条。
即芳香化浊法,见该条。
《素问》篇名。病能,即病态。吴崑注:“能,犹形也。”本篇主要介绍胃脘痈、颈痈、阳厥、酒风等疾病和病厥、卧不安,不得卧等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刺法用语。见《难经·七十九难》。与迎而夺之对举。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不足。
又名顑。面颊的下部。
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物本定而目见为动也。”多因恣酒嗜燥,头风痰火,阴虚血少所致。可兼见头晕目眩等症。某些眼疾或全身性疾患,可出现此症。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络脉,见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