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伏气源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温热经纬》卷二有《
【介绍】:清代医家。字南重,号退庵。浙江嘉善人。行医多年,撰有《友渔斋医话》8卷(1812年刻行),包括:《一览延龄》、《橘旁杂论》、《上池涓滴》、《肘后偶抄》、《证治指要》、《药笼小品》,论述养生、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名曰胆虚寒也。”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白术散第二方。见白术散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齿,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即产后完谷不化。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青羊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