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多因心阳虚而水气凌心所致。《千金要方》用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治疗。参见水肿、十水条。
即豨莶丸。见该条。
出《养生经验合集》。即木槿皮,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腕骨脱位。详手腕骨脱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紫草茸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少阴肾经,见该条。
见《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类经》十三卷注:“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一说“伏冲”乃“伏冲”之讹误,“伏”为“太”之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