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即肺胀。详该条。
书名。1卷。宋·李迅撰于1196年。原书已佚,现存本为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者。书中介绍了背疽的主证和兼证的鉴别、诊治及多种经验药方。现有《三三医书》本。
证名。又名嗽吐脓痰。小儿咳嗽而咯脓痰的病证。多为感受风热邪毒,熏灼于肺,痰热内蕴,热壅血瘀,蕴酿成脓所致。可用桔梗汤,或苇茎汤加鱼腥草、红藤、银花。
【介绍】:明代医家。字孟鲁。江苏武进县人。世医出身,他和两弟迪(孟恂)、选(孟伦)均以医闻名,尤精于针灸。著有《难经补注》一书,已佚。
见《广东中药》。为铁包金之别名,详该条。
见飞阳条。
舌尖白苔,舌根灰黑而舌中质红的舌象。若黑苔不多而润,舌不甚红,多为脾虚有湿;若舌根黑多而干,舌质较红,多为胃热炽盛,肠已燥结(见《伤寒舌鉴》)。脾虚有湿当健脾利湿;胃热、大便燥结者,宜清胃润肠。
见营卫不和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黄芪、知母、甘草、玄参、沙参、牛蒡子各9克,生地黄15克,川贝母6克。水煎服。治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