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嗅气味

嗅气味

闻诊内容之一。嗅闻病人身体、口腔和各种排泄物的气味。如身上有溃腐疮疡,则发腐败的臭气。瘟疫或肝肾病危重时,也常有特殊臭气。肺胃有热,则口气臭秽。胃有宿食,则口气酸臭。肺痈咯脓血痰,则味腥臭。鼻渊则鼻出臭气。牙疳口疮溃烂,则口出腐臭。阿米巴痢疾大便恶臭。肠原性腹泻则大便腥臭。肠梗阻呕吐物可带粪臭味。糖尿病昏迷发出的苹果味,尿毒症病人的口中尿味,风湿热病人的汗酸味,以及子宫体或子宫颈癌则带下腥臊恶臭。产褥感染,则恶露臭秽等。

猜你喜欢

  • 中髎

    经穴名。代号BL3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三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滞产,便秘,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

  • 溺浊

    证名。见《类证治裁·淋浊》。即便浊。见该条。

  • 榆皮

    出《神农本草经》。即榆白皮,详该条。

  • 杨吉老

    【介绍】:见杨介条。

  • 肾善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 脐突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多因胎中积热,或新生儿断脐不当,或生后啼哭过多,咳嗽频繁而致。症见脐部膨出,甚或红肿。治宜清热为主,用白芍药汤,外用外消散。若年龄在2岁以上,脐环直径过大者,应考虑手术切除疝

  • 王馥原

    【介绍】:晚清医家。字清源。山阴梅溪(今浙江绍兴)人。十九世纪末(光绪年间)闻名于绍兴,尤长于妇科,撰有《医方简义》一书,主要论述内、妇科,而于妇科较详。

  • 髂窝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即缩脚流注。详该条。

  • 纳气

    即补肾纳气。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详补肾纳气条。

  •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用清水浸漂,除去其毒性、盐分、杂质、腥味。如海藻、肉苁蓉、附子、半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