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哑风

哑风

病证名。出《解围元薮》卷一:“此症音哑无声……若温融和润则阳气调匀,真声通畅。若风湿阴邪搏于阳分,凝滞津液使气道不调,清声闭塞。”哑同痖(《广韵》)。①多由痰湿壅遏肺系,致肺气实而声音不出。治宜宣肺祛痰、利咽。以芥穗、蝉蜕桔梗、瓜蒌、橘红贝母等煎服。参见瘖条。②中风致声哑无音者,亦称瘖痱,俗称哑风。多由邪风中经络脏腑经络瘀滞痹阻,腑脏失养所致舌强硬、转动不灵,甚则不语而瘖,兼见半身不遂。治宜扶正驱邪,祛风通络。方可用小续命汤加减,或结合脉证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舌瘖条。

猜你喜欢

  • 平掌押手法

    即骈指押手法,见该条。

  • 累济散

    即雷击散,见该条。

  • 出《本草图经》。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 大横

    经穴名。代号SP1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位于脐中旁开4寸处。另说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

  • 川芎苗

    见《履岩本草》。为蘼芜之别名,详该条。

  • 邢增捷

    【介绍】:明代医家。浙江新昌人。长于导引术,治病不计较报酬。著有《医案心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等书,皆佚。

  • 寒痹白喉

    病名。《喉科种福》卷五:“又有白骨横于喉向者,其痛异常,此中寒喉痹,阴火上蒸精垢,结而成块,坚白如骨,外观恶寒,嗜卧不渴,懒言、舌滑而冷诸阴证。阴气复逼喉间,清涎成流而出。”治宜用黄芪15克、法夏4.

  • 牛虱子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苍耳子之别名,详该条。

  • 养血祛风汤

    ①《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当归、川芎、防风、生地黄、荆芥、羌活、细辛、藁本、石膏、半夏、甘草、旋覆花、蔓荆子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治妇人头风。②《医醇賸义》卷一方。生地黄五钱

  • 血沫痧

    痧证之一。指患痧面有口吐血沫者。《痧症全书》卷中:“血沫痧,胀闷废食,两胁疼甚,口出淡血沫,如西瓜瓤,用熏陆香为君,佐以寄奴、茜草之类,治之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