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灸血病。位于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急躁。《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玉龙鞭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至真要大论》:“食痹而吐。”王冰注:“食痹,谓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名也,不可忍也,吐出乃止。此为胃气逆而不下流也。”《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惟肝气相乘为尤
证名。即咳脓血。为肺痈主症之一。参咳脓血、肺痈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推拿指南》。详赤风摇头条。
【介绍】:南北朝至隋初医生,河内野王(今河南境内)人,精于诊脉,善用针灸治病。
病名。十二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候其人发语声嘶,中满浊而后语,乏气拖舌,语而不出,此人食结在腹,病寒,日里常水出,四体洒洒,常如发疟,饮食不能常,自闷闷而痛,此食癥病也。”《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