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吴曜仙

吴曜仙

【生卒】:1892~1976

【介绍】:

名显宗。四川巴县人。先后就读于巴县医学堂、重庆官立医学校、重庆医学研究会公立医校、重庆存仁医学校等,并从内江王恭甫游。曾在重庆创办国医药馆、国医传习所。建国后历任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针灸教研组主任。为省第一届政协委员,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委员。精内科、针灸,擅长经方,善用子午针法。1955年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时,献出了子午流注环周图。著有《子午流注说难》(1957年)。

猜你喜欢

  • 悲郁

    七情郁证之一。《类证治裁·郁症》:“悲郁脏躁欲泣,甘麦大枣汤。”参见悲、七情郁症、内郁及脏躁等条。

  • 邝贤贞

    【介绍】:明代医生。字文宁。临武(今属湖南)人。崇祯元年(1628)应贡选,授江西定南令,后迁知州。以母老乞归,性嗜古,博览群书,尤好岐黄,缮写《脉诀》、《难经》,为人诊病多效。

  • 外格

    阳气亢盛之极,盈溢于外,不能与阴气相交所致的格拒现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 老鼠豆根

    见《湖南药物志》。为豆科植物老鼠眼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根。活血止痛,杀虫解毒。①治痛经,小儿疳积。煎服10~15克。②治肿毒,瘰疬,蛇咬伤。捣烂外敷。

  • 糜茸丸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麋茸(酥炙黄,燎去毛,如无以鹿茸代)、菟丝子(酒浸、晒干,用纸条子同碾取末)各一两,炒大茴香半两。为末,用羊肾二对,酒浸煮烂去膜,捣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

  • 过山香

    见《福建中草药》。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 拯济换骨丹

    《医垒元戎》方。槐角子、人参、桑白皮、苍术、白芷、何首乌、蔓荆子、威灵仙、防风各二两,五味子、苦参、香附、川芎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二钱。为细末,另用麻黄(去根节)十斤,水煎去滓,熬膏和丸,每两作十丸,

  • 土木鳖

    见《医宗金鉴》。即木鳖子,详该条。

  • 火罐气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 鍉针疗法

    是指用鍉针按压穴位皮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虚证用补法,即将针轻压,待局部出现红晕或症状消失时去针。实证用泻法,即将针重压,待患者有痠胀感扩散时去针。但不应伤损皮肤。每日或间日一次,一般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