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眼斜

口眼斜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亦称口眼歪斜。指口眼向一侧歪斜的症象。多由经脉空虚,风痰乘袭所致。《医学发明·中风》:“中血脉则口眼斜。”《证治要诀》卷一:“中风之证,卒然晕倒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响,或口眼斜,手足瘫缓,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语。”治用小续命汤疏风汤等方。又“有无故口眼斜,投以中风药剂不效,盖缘骨虚受风所致,……川乌一味,决不可少,宜炮熟用。”参见中风、口条。本证可见于脑血管意外、面瘫等。

猜你喜欢

  • 眼内风痒

    证名。出《银海精微》。指患眼遇风痒极者。详目痒条。

  • 膺俞十二穴

    出《素问·气穴论》。胸两旁的十二个穴位。详膺俞条。

  • 帘珠喉

    病名。见《喉科指掌》《喉科秘旨》卷上:“帘珠喉,满喉如白纲油状,两边微肿,根有白点,带红色,小舌红肿,咽水大痛。……治宜清火。”用六味汤加盐水炒黄柏等。

  • 外科钤古方

    见外科钤条。

  • 手指节发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黑夜精明证

    病证名。又名黑夜睛明症,白昼青盲症。《证治准绳·杂病》:“夫人体天地之阴阳,昼明夜晦理之常也,今晦冥之中倏忽见物,是背于阴阳矣。”乃“肾水不足,虚阳僭上故耳,若不滋肾水以益真阴,则水不升而火不降,神光

  • 茵芋丸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茵芋叶、铅丹、秦艽、钩藤皮、石膏、杜蘅、防葵各一两,菖蒲、黄芩各一两半,松萝半两,蜣螂十枚,甘草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小豆大,三岁以下小儿每服五丸,三岁以上每服七丸,五岁以

  • 手足逆冷

    证名。又称四肢逆冷、手足厥冷。《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详手足厥冷条。

  • 川五味子

    见《四川中药志》。即南五味子,详该条。

  • 阳强舌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舌吐长不收,名曰阳强。”参见舌纵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