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赤丹。见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羊踯躅一名闹羊花。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因药用或误服羊踯躅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初见恶心呕吐,腹泻,继则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虚证。如肾为肝母,肝的虚证,不仅补肝,还须补肾。又如肝有虚火,症见失眠烦躁、头面烘热、脉弦细数无力,用滋水涵木法,补肾水以制肝的虚火。
①(huá)。①鲜美。《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华食而脂肥。”②光华、光彩。《素问·解精微论》:“华色者,其荣也。”《临证指南医案》:“面色唇爪,已无华色。”②音花(huā)。①古通花。《本草纲目》
即趾骨关节。
喘证之一。《症因脉治·喘症论》:“暑湿喘逆之因,《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此暑气也。因于湿,首如裹,面胕肿,呼吸气喘,此湿气也。暑湿袭于皮毛,干于肺胃。”症见喘息气粗,烦闷口渴,多言身重,汗出身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用粹,又字修之,上海市人。先业儒,因有家传而旁通医术,博采前代多种医籍,以《内经》为主,旁及张仲景、刘完素、张洁古、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家之说,编成《证治汇补》一
白苔中心变黄,是表邪未罢,传里化热之象。若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停胸,除有表证外尚可见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苔白中黄而粘腻,宜五苓散加益元散治疗(见《伤寒金镜录》)。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