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双蛾风

双蛾风

病名。系指两侧喉核肿起,色红疼痛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有两枚在喉间,两边如豆大。”《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双蛾风,生两个在喉关两边,亦圆如小筋头大。”即双乳蛾。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蛔虫扰胃吐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

  • 阴茎易举

    证名。指阴茎容易勃举,常与早泄症并见。多因阴虚火旺,相火妄动所致。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等方。一般不宜苦寒直折。若平时阳事易举,体质、脉象俱实者,可用龙胆泻肝汤直泻相火。又有

  • 西瓜翠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西瓜皮,详该条。

  • 许宏

    【生卒】:1340~?【介绍】:明代医家。字宗道。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年学儒,后学医。根据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对张仲景的方剂加以注释,编成《金镜内台方议》。在晚年(82岁)时搜集有效验方,编成

  • 护场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指疔疮周围红肿不散漫者,称有护场,易治;反之,为不护场,难治。

  • 寒积吐

    病证名。指寒邪积滞胃中而致的呕吐。多因乳幼儿沐浴受凉,风寒由肌表入胃,寒邪积滞不化,气逆而吐所致。明·邓景仪《医经会解》:“寒积吐,清浊混出,不作腥臭,吐汁久澄,清浮浊底。”临床可伴有面唇苍白,形寒、

  • 化脓灸

    直接灸法之一种。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

  • 胃病

    六腑病候之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与脾相为表里,共司升清降浊。胃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客寒积热、饮食不节、或胃气虚弱所致。临床表现,以呕逆飧泄、痞满疼痛、胀嘈杂为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胃病者

  • 痰实壅闷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指小儿痰实停于胸膈,胸闷气逆,时复呕吐,不欲饮食。治疗参小儿痰实条。

  • 李宁

    【介绍】:北宋医生。号敷水处士。精通医术,平时常以药济人。据载1004~1007年(景德年间)曾奉召为万安太后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