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厥疟

厥疟

病证名。指疟疾而见四肢厥冷者。《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厥疟总由气血亏虚,调理失宜,或因寒而厚衣重被,至发热不去,过伤于暖;或因热而单衣露体,虽过时犹然,至又感寒,遂成厥疟。治当分别寒热,不得混施汤剂热厥升阳散火汤寒厥宜建中汤及附桂、吴萸但可酌用。或兼气虚,参用参芪益气汤;或兼血虚,参用四物汤。”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汤熨

    外治法之一。以热汤熨按身体局部的治法。与现代之热敷相似。有疏通腠理,改善循环的作用。《素问·玉机真脏论》:“可汤熨及灸刺而去之。”

  • 日月

    经穴名。代号GB24。出《脉经》。别名神光。属足少阳胆经。胆之募穴。足太阴、少阳之会。位于乳头直下,当第七肋间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

  • 山精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苍术二斤,黑桑椹一斗,枸杞子、地骨皮各一斤。先将桑椹取汁浸苍术晒干,后再浸再晒,依法九次,后与余药为末,炼蜜和丸,每服百丸,温开水送下。治湿痰身重而软,倦怠困弱者。

  • 浊烛疮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王烂疮。详该条。

  • 史宝

    【介绍】:明代医家。字国信。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平时注意搜集禁方,著有《伤寒要约》、《伤寒要格》,均佚。

  • 表虚里实证

    证名。指表虚症状和里实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由卫气不足,外邪传里,胃肠积滞,痰瘀停留所致。详见表虚证、里实证条。

  • 晚嫁难产

    病名。清·汪嘉谟《胎产辑萃》:“三十后适人者,谓之晚嫁。盖少嫁则筋骨软,故产门易开;晚嫁则筋骨坚强,所以难产。”临月可服苧麻根饮(苧根、人参、陈皮、生地、炙草、乌梅肉,水煎服)。

  • 藕节疤

    见《中药志》。即藕节,详该条。

  • 远痹

    病名。指日久不愈的痹症。《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类经》卷十九:“凡虚风之深入者,必内舍于骨解腰脊节凑之间,故欲取深邪远痹者,必为大针以治之也。”

  • 浊邪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温热论》:“浊邪害清也。”参见湿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