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经前或经期两下肢瘀血,经后即恢复。多因气滞寒凝,瘀血滞于下肢。症见两下肢瘀血,肤色紫暗,重者青筋暴露。下肢发凉,麻木感、或兼肿胀,胸腹胀满,常伴经来腹痛。治宜理气活血,祛寒通络。方用血府逐瘀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脐漏。见该条。
败坏。《素问·疏五过论》:“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书名。1卷。清·薛雪撰,撰年不详。此书专论湿热病证,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重点辨析湿热受病的原委,各种临床表现及治疗,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嗣后章虚谷曾加注
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见该条。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综合性医书。8卷。明·方隅编集,方谷校正。刊于1584年。本书论述多种常见病证,包括中风、伤寒、疟、痢、痰、喘等内科病,以及一些妇科、外科、五官口舌病证等。编写的特点以医论为主,辨症求因,随证处方。理
【介绍】:见韩文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