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凉血散血

猜你喜欢

  • 风痧

    即风疹,详该条。

  • 赤肠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小肠。参见黄肠条。

  • 大黄药

    见《云南中草药》。又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的地上部分。分布云南。辛,凉。清热解毒,止咳。①治炭疽病,流行

  • 多食五患

    指食量过大导致的五种病患。敖英《东谷赘言》:“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 巨刺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指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素问·缪刺论》指出,巨刺适于“邪客于经”的疾患,刺时“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本法与缪刺二

  • 吸吸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疫喉后牙疳

    病名。疫喉后余毒未尽,致牙龈肿痛色黑或腐溃,齿牙脱落者。治宜清火解毒。用清胃散加减。参见牙疳条。

  • 奇恒痢

    病名。指一种病情危重的痢疾。见《医学实在易》卷三。症见下痢不重而见神昏谵语,咽干喉塞,气呛喘逆等。本病发展迅速,属痢疾危证。由阳邪壅盛,上攻心肺,九窍皆塞,阳气旁溢,下窜肠腑所致。治宜泻阳救阴,可用大

  • 气虚眩晕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气虚眩晕之症,气虚即阳虚也。其人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医略六书·眩晕》:“劳倦伤脾,清阳下陷,眩晕倦怠,

  • 阴脉之海

    指任脉。十二经脉中的手、足三阴经脉,阴维脉和冲脉均会于任脉,有总调一身阴气的作用,因称阴脉之海。《十四经发挥》:“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属阴脉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