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学术流派之一。指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主,包括米尼玛·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特点是:擅长使用温热药,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对艾灸、放血、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并擅长药物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玄参、牛蒡子、荆芥、葳蕤、贝母、天花粉、马兜铃、桔梗、麦门冬各等分,甘草量减半。水煎服。治麻后余热,咳嗽声瘖。
眉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金雀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姚僧垣条。
①音利(lì)。疫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乃厉”,“厉大至”。②音赖(lài)。古同癞。癞病。厉,本作疠。即麻风。《史记·范睢传》:“漆身为厉。”《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家。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注重验方治病,广求博搜,于道光年间编成《验方新编》,刊行于世。
【介绍】:见方广条。
病证名。系指耳窍闭。《景岳全书》卷二十七:“窍闭者,必因损伤或挖伤者,或雷炮之震伤者,或患聤耳溃脓不止,而坏其窍者是,宜用开通之法以治之也。”治法:属外伤者,宜内服凉血活血之剂。可选用桃红四物汤、犀角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为疮疡陷证之一。多见于有头疽化脓期。因气血双亏,正不胜邪,不能酿脓托毒外出所致。证见:应成脓而脓腐未透,根盘紫滞,疮顶干枯腐烂,脓少而薄,疮色晦暗,肿势平塌,闷胀疼痛或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