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赤脉贯睛,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出《巵言》。为酸浆之别名,详该条。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生卒】:1863~1938【介绍】:字英畦。广东新会人。博览经史,尤好《周易》,潜心医学。曾中举,然无意仕途,专心研讨仲景之学。清末曾任广东省陆军军医学堂中国医学总教习。1924年,应邀主办中医夜学
见《广东中草药》。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牛角之别名,详该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风注候》:“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风注之状,皮肤游易往来,痛无常处是也。由体虚受风邪,邪气客于荣卫,随气行游,故谓风注。”治用烫熨、针石、导引等法,或服白术散等方。参见
【介绍】:南宋医生。履贯欠详。撰《瘅疟备急方》1卷,佚。
①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土大黄之别名。②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景天三七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