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养胎

养胎

又名妊娠养胎、胎养。即妊娠期要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挟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病,益其气血,以扶养胎也。”《格致余论》:“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慎密,即“节饮食,适寒暑,戒嗔怒,寡嗜欲”(《幼幼集成》)以预防疾病。养胎尚应适当注意营养和饮食宜忌,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的避免某些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和药物。从事一定的轻体力劳动,对胎儿的分娩有一定好处。如儿“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多易生产。”(《儒门事亲》)。宋·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卷一:“豪富之家,居于奥室,怀妊妇女,饥则辛酸咸辣,无所不食,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运动,所以腹中之胎受软弱,儿生之后……少有坚实者也。”此外妊母饮食起居不慎,足以影响胎儿,还可造成初生小儿发生胎寒胎热胎毒等疾患,故有养胎之说。

猜你喜欢

  • 气郁眩晕

    病证名。又称气晕。《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症见头目昏眩,精神抑郁,心悸怔忡,时时面部发热,眉棱骨痛,嘈杂恶心,脉沉等。治宜解郁化痰,安神

  • 泪骨

    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内侧壁前方,左右眼各一块。

  • 五更泻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 鬼哭

    见鬼眼条。

  • 解精微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解释哭泣涕泪之原因,因其理至为精微,故名。内容主要说明涕泪的产生是受精神因素影响,文中还探讨了迎风流泪等病症的原因。

  • 降诞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分娩。详该条。

  • 阴气

    与阳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阴气指形质;就脏腑机能来说,指五脏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营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内里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

  • 蛐蛐

    见《河北药材》。为蟋蟀之别名,详该条。

  • 夷则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 删补颐生微论

    综合性医书。4卷。明·李中梓撰。李氏曾撰《颐生微论》,后作者予以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改名《删补颐生微论》,刊于1642年。全书分述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审象、运气、脏腑、虚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