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病证名。为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斜于左右。属惊风后,肝经失养所致。治宜养血益肝,用人参、阿胶煎水温服(《仁斋直指方》)。
书名。又名《秘传眼科龙木总论》、《眼科龙木论》。撰人不详。10卷。约宋元间人编集。此书卷1~6主要辑录了《龙木论》及《眼论审的歌》的内容,除眼科总论外,分别记述了72种眼科病证及其治疗方药。卷7诸家秘
见《本草纲目》。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麻黄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注解伤寒论》卷三:“此太阳伤寒也,寒则伤荣。”《张氏医通·诸伤门》:“如
气,谓生气,在人体则指真气;立,谓确立、独立或健全。《素问·生气通天论》:“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王冰注:“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
①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寻骨风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通光散之别名,各详该条。
书名。周志林编。本书按药物功用分为22类,共收药物800余种。对各种药物分别记述其品状、成分、性味、归经、功效、配合、研究等项,除引录古人学说外,并附作者的见解。194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病证名。系指耳鸣如箫声。《东垣十书》:“心脏虚邪,热风相合,妄听妄闻,耳箫声。”参见耳鸣条。
即鹤龄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