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蛇身。详该条。
即针向行气法,见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版。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
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因寒湿搏于经络者,小便不利而兼见骨节烦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恶风,身微肿,脉濡缓。宜用甘草附子汤、术附汤等方。因寒湿内结者,属少阴病,症见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
食疗著作。1卷。明·汪士贤《山居杂志》载此书,题为清漳陈达叟撰。不著时代。所载食品二十种,各系以“赞”,皆粗草具。故曰蔬食。
经穴别名。出《素问·气府论》。《针灸甲乙经》作上关穴别名。见该条。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即大便。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二方。半夏、赤茯苓、陈皮各一钱,炙甘草五分,苏叶、香附、槟榔(大便溏者不用)、木香、大腹皮、枳壳、桔梗各七分,人参一钱五分,肉桂、厚朴(姜制)各八分,生姜七片,红枣二枚。水煎服。治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