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八楞风

八楞风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六腑以通为用

    《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指出了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举凡胃的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的疏泄胆汁,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泻糟粕,膀胱的排泄小便,三焦的通调水道等,都是传而不藏的。要

  • 熊戏

    导引法,系模仿熊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最早见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庄子》:“熊经鸟伸。”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有熊的摹仿动作,亦称熊经。《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但无动作

  • 花脸荞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 聤耳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劳伤血气,热乘虚而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①泛指耳窍中流脓者。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此外,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脓带青色者名震耳;脓

  • 修龄要旨

    养生及气功学专著。明初冷谦编撰。书分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却病歌诀、却病八则等编。导引吐纳等多种功法均收在内。

  • 搬法

    推拿手法名。即扳法。详该条。

  • 薏苡仁酒法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方。薏苡仁、牛膝各二两,海桐皮、五加皮、炒枳壳、独活、防风、杜仲(姜汁炙)各一两,白术半两,干地黄二两半。为粗末,入绢袋内,用好酒五升浸,春、夏、秋、冬各十四天,夏月分作数剂,分别

  • 小户嫁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即小户嫁痛,详该条。

  • 上星

    经穴名。代号DU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堂。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症;以及前额神经痛,

  • 色厥动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欲火上炎引起的吐血、鼻衄。其症吐衄来势急暴,倾吐不止,或兼见厥逆,或汗出,或咳嗽、气喘等。治宜制火以抑其势。选用清化饮、四阴煎、加减一阴煎等方。亦有阴竭于下,火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