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遏,抑郁、阻遏。即热被郁遏于内。参热郁条。
①即穴位。详该条。②五输穴之一。即输穴。详该条。
《秋温证治》方。金银花、焦栀子、连翘各9克,薄荷、豆豉、蝉蜕各4.5克,鲜芦根24克,桔梗1.8克,鲜浮萍30克。水煎服。治太阴秋温,发热脉数,骨节酸或不酸,自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如自汗者,去浮萍、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外表有白色泥土状者。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①眼球。《济生方》:“睛之色赤者病在心。”②视觉功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病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为脾痹。”《症因脉治·脾痹》:“脾痹之症,即肌痹也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生平履贯未详。撰有《资蒙医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