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卷十九方。绿矾(炒熟)半两,芦荟一钱半,麝香一字。为细末,以绢盛药,纳指于袋内,线扎定。治甲疽疮。
医方著作。4卷。明·吴崑撰。刊于1584年。本书选录历代常用医方700余首。按疾病分为中风、伤寒、感冒、暑、湿、瘟疫、大头瘟等44类。每类前有短叙,略述选方范畴;方剂后均附方义解说。在明代的方剂学著作
【介绍】:见褚谈条。
《类证治裁》卷三方。半夏、天南星、香附、石膏、栀子。水煎服。治胃有痰火而暖气者。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病因孕后过食生冷,兼有风寒客于肺胃,以致肺气失宣,气机不畅。症见痰喘气急,夜卧不安。宜散寒宣肺,平喘安胎。用紫苏安胎饮(紫苏、枳实、大腹皮、桔梗、贝母、知母、当归、桑白皮、
古针具名。即镵针。《针灸大成》:“镵针……今之名箭头针是也。”
【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湖,又称观澜。江苏高邮人。久居兴化,著有《医学指归》(1848年)2卷,并曾对张元素之《脏腑标本药式》一书加以注解。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与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