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人参荆芥汤

人参荆芥汤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荆芥穗二两,芍药、天麻川芎当归、煨三棱黄芪鳖甲(醋浸炙)、牛膝(酒浸焙)各一两,木香人参石膏白术羌活款冬花、炒陈皮各半两,熟地黄柴胡各一两半,防风牡丹皮大腹皮各三分,枳壳(麸炒)三两,半夏(为末,生姜汁作饼爆干)一两,秦艽一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二片,大枣一枚,水煎,空腹、日午、临卧服。治风消,血气虚损,攻刺疼痛,四肢无力,多困黄瘁,胸膈痞满,或大便多秘,或时泄利

猜你喜欢

  • 窍漏证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目傍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目亦模糊也。”同漏睛。详该条。

  • 奔豚气

    ①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②即奔豚。以其因气上冲而发。故名奔豚气。详奔豚条。

  • 丈母

    即女膝穴,见该条。

  • 双解汤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方。肉桂、大黄、白芍药、泽泻、炒牵牛子、炒桃仁各一分,甘草半分。为粗末,每次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服,日二次。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

  • 太仓丸

    《证治准绳·女科》卷三方。白豆蔻、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仓米(土炒)一升。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至七十丸,生姜煎汤送下。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及反胃呕吐。

  • 得强

    五脏与体表部位相通应,五脏功能健旺正常,则相应体表部位形态强健,这种情况称“得强”。得强说明五脏的功能状态良好,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 医方丛话

    医话著作。8卷。清·徐士銮辑。刊于1886年。本书杂录诸子百家著作中有关本草、单方及医论,内容不加分类,共收医话约800余条。每条立小标题,附记出处,间有简短按语。卷6末另辑附钞1卷,系据其家藏的宋本

  • 伤寒论辨证广注

    书名。14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选列自

  • 虫瘕

    病证名。指寄生虫结聚肠中所致的瘕病。《灵枢·厥病》:“肠中有虫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腹痛,懊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类经·针刺类》注:“此言虫瘕在肠胃中

  • 悬旗小舌

    病名。指发生于悬雍垂下端尖头处的血泡。《喉科指掌》卷六:“悬旗小舌,悬旗风生于小舌下尖垂,头变圆,粗如桂圆核大,红如樱桃。此因多食厚味燥酒,以致胃火郁盛而发。”即悬旗风。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