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草药》。即娑罗子,详该条。
见黄帝逸典条。
病名。痃的别称。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详痃条。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即水毒病。详该条。
即伏暑。《时病论》卷五:“伏天所受之暑者,其邪盛,患于当时,其邪微,发于秋后,时贤谓秋时晚发,即伏暑之病也。……其脉必滞,其舌必腻,脘痞气塞,渴闷烦冤,每至午后则甚,入暮更剧,热至天明得汗,则诸恙稍缓
【介绍】:见孔广福条。
病证名。指肠澼(痢疾古称)所致的便血。《脾胃论·肠澼下血论》:“肠澼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泒,如桶涌出也。”详痢疾、血痢条。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肌表营卫和脏腑气血俱见邪实症象者。详实证、表实证、里实证条。
见《卫济宝书》。为降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