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脏相关

猜你喜欢

  • 山花菜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 汤液

    见《素问·移精变气论》等篇,即汤剂。把药物加水煎成,去渣,取汁内服。汤液吸收较快,易于发挥作用,常用于新病急病。《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为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

  • 孔志约

    【生卒】:七世纪中【介绍】:唐代本草家。657年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写了序。并撰有《本草音义》20卷,已佚。

  • 棒槌草

    见《中药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 莲花细舌

    病名。系指舌下生物如莲花状者。《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积热,及气郁劳伤,兼挟暑湿热之气而起,舌下生五峰,尖似莲花之状。三峰者轻,七峰者重。”治宜清心凉血、解毒祛痰。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温胆

  • 时疫

    病名。①即疫、瘟疫。见《瘟疫论》。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的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

  • 步引

    导引的一类。包括立式和走式的多种姿势。《汉书·艺文志》中记有《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

  • 瞀(mào 冒)

    ①目不明,眼花。《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头卒大痛目瞀凶。”②心中闷乱。《素问·至真要大论》:“食已而瞀。”③闷热、闷重。《素问·至真要大论》:“肩背瞀热。”《素问·气交变大论》:“肩背瞀重。”④

  • 上正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

  • 脉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又名百脉疽。痈发于颈部。初起漫肿,环绕颈项,色紫红,疼痛不能转动,食难,气逆咳嗽,身体大热。如脓成即切开引流,迟则毒攻咽喉。有脓稠者为顺,反之为逆。相当于颈部蜂窝组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