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

证名。指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症也。”《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参发热、阴虚发热、火郁等条。

猜你喜欢

  • 祟脉

    指变化不定、与病证不符的一种脉象。前人错以鬼祟、客忤等作为出现此脉的病因,故又名鬼祟脉。《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凡鬼祟附着之脉,两手乍大乍小,乍长乍短,乍密乍疏,乍沉乍浮,阳邪来见脉则浮洪,阴邪来见脉

  • 顼颅

    头骨的别名。详该条。

  • 羌活退翳汤

    《兰室秘藏·眼耳鼻门》方。羌活一两五钱,防风一两,荆芥穗(后下)、薄荷叶、藁本各七钱,酒知母五钱,黄柏四钱,川芎、当归各三钱,酒生地黄一钱,川椒五分,细辛少许,麻黄根二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去渣,

  • 丁海仙

    【介绍】:见丁瓒条。

  • 地鳖虫

    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虫、土鳖虫、地乌龟。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dyphaga sinensisWalk.或冀地鳖Steleopyga plancyi(Bol.)雌虫的干燥全体。主产江苏、浙江、河南等

  • 天螺蛳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 苏敬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家。曾任右监门府长史等官职。公元657年,奉命与李世勣、孔志约等二十多人共同编撰《新修本草》。公元659年书成,由政府颁行天下。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又与徐恩恭、唐临

  • 泻脾汤

    《银海精微》卷上方。人参、黄芩、大黄、桔梗、茯苓、芒硝、茺蔚子各二两,玄参一两半,白芍药、细辛、白芷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水煎服。治下睑生风粟,如杨梅之状者。

  • 祛湿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蚕砂四两,薄荷半两。为末,生油调搽患处,湿者干敷。治干湿癣。

  • 盘肛痈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每易成漏,有数处溃开者盘肛痈。”治疗参见肛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