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汉医条。
旧时行医的代称。《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后世遂有将行医称为悬壶者。
证候名。多由湿热壅盛、胆失疏泄所引起。症见胁下胀痛,往来寒热,口苦口干,头痛甚,或目锐眥痛,大便秘或干结,或发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藏经》:“胆实则热,精神不守。”《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
《丹溪心法》卷四方。炒红豆、炮姜各三钱,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各二两,肉桂、炮川乌各五钱,炮附子、川芎、山药(姜汁炒)、乌药、葛根各一两,陈皮二钱,炙黄芪一两五钱。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
拔罐疗法器具。是一种大小不等,口部光平而不漏气的瓶罐。因其以燃火排除罐内空气,利用负压而吸附皮表,故名。古代火罐用兽角、竹筒、陶土制成;近代普遍用玻璃、竹管或金属制作。参见火罐法条。
中药炮制法之一。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他杂质。
《灵枢经》篇名。本篇从体表形态探讨本脏腑的情况,故名。主要论述人体五脏六腑在性质、形态和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说明其对健康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五脏配合六腑、外与体表皮毛等名有相应的关系。
见伤寒方经解条。
见《本草纲目》。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辨证录》卷十三。①即恶疮。见该条。②久治不愈的疮疡俗称顽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