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医家。字鹄亭,北京密云人。童试未第,发奋精研医理,钩深索隐30余年,颇有心得。远近求医者无不立应。祁州某药行少主,染病岁余,诸医束手。延之诊治,脉象平和谓无病。然病象日剧,因细思之,诊为用
骨名。出《灵枢·骨度》。又名核骨。解剖学同名骨。即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见纳干法条。
①见《救荒本草》。为望江南子之别名。②见《本草原始》。即槐角。各详该条。
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表实里虚症状同时存在。多由正气素虚,又感外邪,或外感表证,误用攻下正气受损所致。详见表实证、里虚证条。
【介绍】:见汪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