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须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马桑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马桑根之别名,详该条。
《素问》篇名。本篇是补充《气穴论》未足之义,重点介绍手足三阳经脉气所发之穴,因手足三阳经之脉,为六腑所主,故名。文中说明各经脉气交会之处的腧穴数与分布概况。其所举之穴有属本经的,也有他经的,所以不同于
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多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因所用的针具不同,又分别有“七星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滚刺疗法”等名称。临床操作时,选定适宜针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口噤嘴唇苍白者,参口噤条。
【介绍】:见张耒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地理学家,兼通医药。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仁宗时任光禄卿直秘阁。1057年(嘉祐二年)奉命与林亿、苏颂、张洞等以《开宝本草》为蓝本,参校诸家本草校正补注本草
煎服法之一。即焗服。对含有挥发油或容易出味,用量较少,久煎失效的药物,如西红花、肉桂、番泻叶等可用泡服法。泡时用半杯开水或将煮好的一部分药液趁热浸泡(加盖,以减少挥发油的挥发)。
出《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宣发中焦上输的水谷精气,充养身体各部,象雾露一样均匀地敷布于全身,故称。
病证名。见佚名《男妇小儿眼科七十二症》。多因脾经湿滞所致。症见两睑赤烂,时痒流泪。治宜祛风清热除湿等法。
针灸教具。是标示耳针穴位位置的模型。又称耳针模型。多用塑料、乳胶或石膏制成。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又名《八十一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不详,托名秦越人撰。成书约在西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本书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也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1~22难论脉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