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齿缝间流脓,愈而复发。《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疳。”属牙漏。详牙漏条。
见率谷条。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有阳虚阴损之别。《圣济总录·虚劳盗汗》:“此盖虚劳之人,阳气外虚,风在肌表,腠理虚疏,心气不足故也。不治则荣卫衰损,肌肉消悴,变为羸瘠。治虚劳荣卫不调,夜多盗汗,
与温针对举。指单纯针刺之法。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蚰蜓黄者,喉中似噎,喘息不调,四肢疼闷,言语不正,水米难下,若颊内有青脉出口角,手足乱动,冷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身体凉冷,舌上黑脉,及两颊有青
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阴经别。详该条。
出清·唐桐园《大生要旨》。指妊娠期应注意的六个方面:一除恼怒,二禁房劳,三戒生冷,四慎寒温,五服药饵,六宜静养。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殠,“腐气也”(《说文》)。即口臭。详该条。
指麻疹疹出不透,隐隐于皮肤之内者。清·马之骐《疹科纂要》:“麻疹正出之时,时有时无,欲出不出,如物影之摇动,谓之影疹。”治以透疹为主,宜升麻葛根汤、化斑汤,其影疹不日即出。如小便不通而热甚者,宜四苓汤
病名。指喉痹之色白者。见《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肺胃受寒。脉迟身热,色白不红”。治宜散寒、利咽、活络、解毒。方用清咽散(芥穗、薄荷、疆蚕、桔梗、甘草、防风、前胡、枳壳)加细辛、苏叶、羌活、陈皮。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