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纂要
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
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瘤生于臀腿等处,大小不等,以手摄起,内有黑色如沙之内容,软硬不一。宜用针刺破瘤体,剔去其中黑砂,或以手术治疗。
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介绍】:隋代医家。僧人,亦称释智斌。撰《解寒食散方》2卷,已佚。
见温疫论条。
见目锐眦条。
指脾胃。《脾胃论》:“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脾胃属土而居中,故称之为中宫。
见《温病条辨》卷一。即紫雪去黄金,见紫雪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汗出偏于半身(左侧或右侧)。即半身有汗,半身无汗。多由气血不能畅流周身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马莳注:“或左或右,一偏阻塞而无汗,则无汗之半体,他日必有偏枯之患。”
病名。《女科撮要》:“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即儿枕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