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关

上关

①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关。详该条。②经穴名。代号GB3出《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位于面部,颧弓上缘,距耳廓前缘约1寸处。与下关相直。布有面神经的颧支及颧面神经;并有颧眶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惊痫;以及中耳炎,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疏风顺气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制大黄五两,车前子二两半,槟榔、郁李仁、火麻仁、菟丝子、牛膝、山药、山茱萸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治风痱,缓则四肢不举,成一臂不遂,或左瘫右

  • 痰火扰心

    证名。心在病主惊,小儿受到惊恐刺激,气结湿生,化为痰火,阻遏心窍。症见哭闹不休,打人骂人,哭笑无常,神志有时清楚或不清楚,舌红,苔白,脉滑数。治宜清火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 暖肝

    温阳法之一。治疗肝肾虚寒引起的小腹疼痛,疝气等。常用当归、肉桂、小茴香、沉香、吴茱萸等,如暖肝煎(见《景岳全书》)。

  • 甴甲(zā yā)草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甴甲,广东方言,指蟑螂。甴甲草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 内昆仑

    经穴别名。①出《普济方》。即太溪,见该条。②出《太平圣惠方》。即昆仑,见该条。

  • 济婴撮要

    儿科著作。清·吴灿撰。17卷。刊于1796年。本书系撮要集录多种儿科著作而成。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

  • 寒痧

    痧证之一。①指寒饮太过,痧毒寒凝胸中的病证。《痧胀玉衡·寒痧辨》:“若一有食积血阻于中,而服大寒之饮,则食不消、积不行、血不散,而痧毒反冰伏凝阻于中,未有得宁者矣……,是名寒痧。”治宜放痧救治,后用三

  • 白眼

    ①眼的部位。《灵枢·大惑论》:“其窠气之精为白眼。”即白睛,详该条。②病名。指白涩症。《审视瑶函》卷三:“此症南人俗呼白眼。”详该条。

  • 存神

    养生术语。神,指意念精神。存神,即控制意念,集中精神。修炼气功由此而“入静”。有时也指身中部位,并认为这些部位都各有神主之。《后汉书·冯衍传》:“守寂寞而存神。”

  • 类编经验医方大成

    见医方大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