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日疟

三日疟

病名。疟疾之一。指疟之三日一发者,亦称三阴疟。《素问·疟论》:“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三日疟,即经所云休数日作者。”《张氏医通·寒热门》:“三日疟,初起发于夏秋者,宜用二陈去橘皮,加生术、槟榔常山,逐去痰癖为先,稍加穿山甲以透经络;至于暑结营分,又当以香薷鳖甲茯苓半夏甘草当归生姜大枣,祛暑为要,而前药为无益也;若元气大虚,只用补正,宜六君加草果乌梅,名四兽饮,兼本经引使药;若元气下陷,日发渐晏者,补中益气汤,大剂参术姜枣为治,如常山、槟榔、山甲、草果皆为戈戟矣。”参见三阴疟、疟疾条。

猜你喜欢

  • 四叶对

    见《安徽药材》。为银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 枣花翳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名枣花内障。谓该障“在瞳人之中,参差如锯齿,名曰枣花”(清·佚名《眼科捷径》),因其形态得名。属圆翳内障范围。详该条。

  • 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方。当归、赤芍药、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水煎服。功能活血调经。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前腹痛,毒。行不畅而有血块,色紫暗,或血瘀而致的月经腹痛。及淋漓不净等。

  • 气郄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长强,见该条。

  • 琥珀地黄丸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琥珀(另研)、延胡索(同糯米炒,去米)、当归各一两,蒲黄四两(半生,半炒),干地黄八两,生姜一斤。将地黄咀碎酒浸,生姜切片,各捣取汁,留滓,用姜汁炒地黄滓,地黄汁炒姜滓,各干为末

  • 上见

    运气术语。即指司天。《素问·天元纪大论》:“子午之岁,上见少阴。”谓逢子年午年,则少阴司天在上。

  • 噎膈膏

    《冷庐医话》卷三方。人乳、牛乳、芦根汁、人参汁、龙眼肉汁、甘蔗汁、梨汁各等分。加生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徐徐频服。治噎膈。

  • 暑疫散

    即雷击散,见该条。

  • 红中通尖黑干舌

    舌边红,中央有黑干苔通尖之象。为脏腑实热之候,尤以心肺脾胃为甚,急用清热泻下,以解里热(见《伤寒舌鉴》)。

  • 一苗蒿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