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万应丸

万应丸

①《医学正传》卷五方。槟榔五两,大黄八两,黑牵牛子四两,皂角十枚,苦楝根皮一斤。前三味为末,后二味熬膏,搜和为丸,梧桐子大,再用沉香木香雷丸各一两分研,依次为衣,每服三丸,四更时砂糖水送下。治虫积内阻,腹痛拒按便秘,脉沉实者;近代也用于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而见上症者。②《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五倍子胡黄连青皮(去白)、陈皮(去白)、黄柏神曲麦芽、炮三棱、炮莪术芜荑、槟榔、龙胆草川楝子仁、使君子各一两。前药除槟榔、麦芽外,余剉炒令焦黄色,候冷,同槟榔、麦芽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三十至七十丸,不拘时温米汤送下。治小儿疳证胃口有热,饮食不进,头发作穗,面色萎黄

猜你喜欢

  • 祁彦辅

    【介绍】:见祁宰条。

  • 吴遵程

    【介绍】:见吴仪洛条。

  • 青金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栀子。水煎服。治外感腋痛,属燥火伤肺金之血者。若肝火刑金,加白芍药;胃火旺,加葛根、石膏。

  • 杵头糠

    出《圣济总录》。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

  • 腕踝针疗法

    针刺疗法之一。是指针刺腕踝关节处特定刺激点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于选定的刺激点上,将针体与皮肤表面呈30°角进针,透过皮肤后将针放平,沿皮下纵向刺入1.4寸左右,不必进行捻转、提插等操作手法,

  • 视赤如白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眼内络阻所致。《审视瑶函》:“谓视物却非本色也。因物着形,与瞻视有色,空中气色之症不同。”患者不能正确明辨某些颜色,甚者全无辨色能力,只能分辨物体明暗程

  • 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作《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1卷,已佚。

  • 瞑眩

    指头目昏花,胸中烦闷的症象。《尚书·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孔颖达疏:“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

  • 大义

    宋代太医局考试医生的制度之一。用以考查其对人体解剖、脏腑之源等理论的掌握情况。即今之解剖、生理学考试。

  • 艾炷灸

    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法。是灸法的主体。施灸时艾炷的大小、多少,当以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和施灸的部位结合考虑。如初病体质强壮,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