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王铎生平

王铎生平介绍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画家。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查看王铎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期事迹

  王铎是会昌年间进士,累迁至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后进入西川节度使白敏中的幕府。 847年(大中元年),王铎入朝,担任监察御史。860年(咸通元年),又由驾部郎中加封为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担任宰相

  864年(咸通五年),王铎改任礼部侍郎。他主持会试,录取大量人才。866年(咸通七年),王铎又改户部侍郎、判度支,不久升任礼部尚书。871年(咸通十二年),王铎进封同平章事,又加门下侍郎、尚书左仆射,拜司徒。

  当时,宰相韦保衡因王铎是自己科举时的主考官,对他非常恭敬,还让他兼任刑部、吏部尚书。七月,唐僖宗继位,又加王铎为尚书右仆射。不久,韦保衡获罪被贬,王铎以检校右仆射之职出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

  王铎有经世之志,素以安邦为己任,深受士人推崇。后来,河南发生农民起义,时人都希望王铎能入朝辅政,宰相郑畋也数次举荐。876年(乾符三年),唐僖宗召王铎回朝,任命他为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

出镇江陵

  877年(乾符四年),起义军攻陷江陵(今湖北荆州),淄青节度使宋威兵败。宰相卢携建议由高骈率军征讨,但遭到反对。这时,王铎当廷上奏道:“臣忝为宰相,在朝不能为陛下分忧,愿亲率诸军,扫平贼寇。”众大臣都表示同意。

  878年(乾符五年),王铎被任命为守司徒、侍中、江陵尹、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又封晋国公。王铎到江陵后,绥纳流亡百姓,招募士卒,修缮兵甲,在一年之间使得江陵武备严整。

  879年(乾符六年),王铎任命兖州节度使李系为都统都押衙兼湘南团练使,让他率精兵扼守岭北。李系虽出身将门,但本人并无用兵之能。十月,起义军入侵湖南,攻陷潭州(今湖南长沙)。李系兵败,麾下五万精兵被屠杀殆尽,尸体都被投入江中。

  王铎闻听李系兵败,命部将刘汉宏守江陵,自己率军奔襄阳。王铎走后,刘汉宏大肆劫掠,弃城而走,起义军得以攻陷江陵。 不久,王铎被罢相,诸道行营都统之职由淮南节度使高骈接任。

征讨黄巢

  880年(广明元年),起义军劫掠淮南,高骈兵败。不久,两京沦陷,僖宗逃往西川,并命郑畋为兵马都统。881年(中和元年),王铎被起复为侍中、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率三万军队驻扎在盩厔(今陕西周至)以东。

  882年(中和二年),王铎任命周岌、王重荣、诸葛爽、康实、安师儒、时溥六位节度使为将佐,以中尉西门思恭为监军,传檄天下,号召各镇诸侯讨贼。当时,诸镇虽出兵征讨,但却不肯争先,及至见到王铎檄文,这才奋力剿贼。不久,叛将朱温投降,同州(今陕西大荔)收复。

  883年(中和三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勤王,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四月,官军收复长安,王铎以中书令的身份承制封拜有功将领。 这时,宦官田令孜欲夺取破贼之功,向皇帝进谗,将王铎贬为检校司徒、义成节度使。

遇害

  起初,王铎引朱温为外援,对他非常倚仗。后来,朱温势力壮大,逐渐倨傲,王铎知道他不能依恃,便上表请求回朝。884年(中和四年),唐僖宗从西川返回长安,并任命王铎为沧景节度使。

  王铎累世豪贵,赴任之时裘马鲜明,而且带有许多姬妾。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乐从训贪慕他的财物,在幕僚李山甫的唆使下,埋伏在高鸡泊(在今河北故城西南),趁机劫掠。王铎与家属幕僚三百余人一同遇害,天下无不痛惜。

猜你喜欢

  • 孟宾于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鳖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 雪梅

    明僧。吴人。嘉靖中游金陵,不拘戒律,日饮茗,间或食酒肉。专修净土宗。每见法师讲经,便笑曰:“乱说。”偶出一语驳难,闻者汗下无以应。工诗文,自序其诗,每以寒山、拾得自况。

  • 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李致远

    李致远[元](1261-约1325)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曾慥

    曾慥(?—1155年)为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曾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晚年隐居银峰,潜心修道,主张“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编成《道枢》四十二卷,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包括义理、阴符、黄庭、太极、服气、大丹、炼精、胎息、金碧龙虎、铅汞五行等。曾慥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进祀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