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令狐绹生平

令狐绹生平介绍

令狐绹,(795-872)晚唐朝大臣、政治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字子直。令狐楚子。性懦,精文学。唐文宗李昂太和四年(830年)进士,开始从政。前后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查看令狐绹的诗词古文

生平

  唐武宗时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刺使。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起任宰相。此后一直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到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大中十三年秋八月,为山陵礼仪使。唐懿宗时,出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前后担任宣武、淮南等四镇节度使。后召入知制诰,辅政十年,拜司空、检校司徒,封凉国公。868年(咸通九年)庞勋起义军攻占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他受命为徐州南面招讨使,屡为庞勋所败。僖宗时召入任为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节度使,后又召为太子太保,徙封赵。卒于封地。

  令狐绹执政的时代,已经是唐代的晚期,政权已经缺乏振作的生命力。他没有良好的政绩记录也并不奇怪。唐宣宗是晚唐最后一个比较强势的皇帝,而令狐绹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处理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旧唐书》上说他的性格胆小迟缓。这也许是他身居相位达10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也曾经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担任过宰相。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载,令狐绹能够升任宰相,在某种程度上是宣宗感动于令狐楚对宪宗的忠诚。令狐绹之子令狐滈骄纵不法,受贿卖官,人称“白衣宰相”。令狐绹还有几个儿子:令狐澄、令狐专、中书舍人令狐涣。

野史逸闻

逸闻趣事一

  温庭筠与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令狐绹曾央求温庭筠代写二十首《菩萨蛮》词。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温庭筠告诉他出自《南华经》。

逸闻趣事二

  唐朝丞相令狐绹,一次说到世间奇异的东西时,他自己拿出一只铁管,直径不到一寸,长四寸,从中取出一小卷书,对着太阳光观看,乃是一部完整的《九经》。这部书所用的纸就是蜡浦团,上面的经文均面小,头尾相似,它的精致奥妙是用语言所表达不出来的。令狐绹将小铁筒倒着顿了几下,又倾出一件东西,展开一看是一匹轻绢。量一下,整四丈,一点也不少;称一下,只有半两重。看它织的那精巧劲儿,不象是人世间的东西。(按:这以下缺很多字。)返回来报告,太守恐惧,追查老翁,并想给他加罪。老翁说:"希望大人不要随随便便地就给我加罪。我也懂得书法,褚遂良只要这样的笔。恳求您先让我看看褚相公的书法真迹,然而我才能制作笔。太守取出褚遂良的书法真迹给老翁看。老翁看完后笑着说:"就象这样,不消太守你破费三十钱,我还可以给你五十管笔。如果不称褚相公的意,我甘受放在鼎镬中油炸水烹的刑罪。"说完,仍旧恳求为他戴上刑枷,让他等待回信再作决定。太守的怒气消了些,并且写封书信给褚遂良,讲述了老翁的事情,说:"看了相公的宝贵墨迹,认为适于用这样的笔。"褚遂良得到这种笔后,试着书写一下,觉得非常好,又写一封回信说:"这种笔非常让我满意,应该更优厚地赏赐制笔的匠人。"太守见到回信后非常高兴,赠送老翁五匹束帛让他回去了。

逸闻趣事三

  唐宣宗把朝中的政务大事委托给令狐绹,君臣之间很投合,密切无间。舍人刘蜕经常揭发令狐绹的短处。有一次,他向皇上密奏一本,宣宗扣留未发,只是以揭发的事来告诫令狐绹,而未讲揭发他的人。密奏中有揭发宰相令狐绹的儿子未经地方选拔而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事。简略地说,他的儿子叫做"无解进士";还有他的子弟受贿的事,说是在大白天,见其子弟家有金子却未见是谁送的。令狐绹对此事怀恨在心,于是派了一人去当刘蜕的书吏,让他谨慎行事。刘蜕把此人当作心腹,毫不怀疑。后来刘蜕因帮一个经业举人中选而受贿十万的事,就是由这个书吏告发的。因此刘蜕被贬职。君子曰:彭城公将欲律人,先须洁己。哪里有自身都不干净,而还要揭发别人的短处呢?难怪令狐绹升不到高位,那时令狐在朝中只是单族,他常常想要把令狐家族繁盛起来,好跟崔、卢家族抗衡。因此凡是本家族的人,他都引荐到朝廷。甚至皇族中有未得到官的,想要报名应试,也要给这个人改姓令狐。那个时候这样做的人太少了。

猜你喜欢

  • 杜琼

    杜琼(1396~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人称东原先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经博学,旁及翰墨书画皆精。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亦工人物。好为诗,其诗于评画尤深。著《东原集》、《耕馀杂录》。洪武二十九生,知府况钟两度推荐,均固辞不出。成化十年卒,年七十九,谥号“渊孝”。

  • 萧琛

    (478—529)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彦瑜。萧惠开从子。少朗悟,有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与萧衍(梁武帝)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入梁,累迁安西长史、江夏太守,官至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性通脱。自称有音律、书、酒三好。年长,二事都废,唯书籍不衰。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等,均佚。

  • 曹毗

    东晋谯国(今安徽亳州)人,字辅佐。好文籍,善词赋。郡察孝廉,除郎中。迁句章令,征拜太学博士。尝著《扬都赋》。累迁尚书郎、下邳太守。以名位不至,著《对儒》以自释。官至光禄勋。

  • 徐兰

    江苏常熟人,字芬若,一字芝仙,号芸轩。流寓北通州。诗得王士禛指授。画工花卉,尤长白描人物。交游甚广,曾与王翚、王原祁等二十九人合作《芝仙书屋图》,题跋者六十人。卒年七十余。有《出塞诗》、《芝仙书屋集》。

  • 周铨

    字升逸,浙江钱塘人,苏州籍。诸生。著有《东冈诗钞》。○升逸修己自好如处子,然及发言为诗,逸情云上,直欲希风开、宝以仰窥汉京,友生中不易才也。五十馀不肯见人,惟家方舟与余过之,谈谐不倦。予通籍归里后,并不能一见矣。时或议其为僻、疑其为矫,余益重其为人。

  • 蔡凝

    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陈朝官员,历任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位。改任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闷不得志,陈朝亡,入隋朝,半路上病亡,时年四十七岁。

  • 富恕

    元平江吴江人,号紫微,又号林屋道人。以儒入道,居昭灵观,于州东雪滩结亭,名曰“挂蓑”。好学工诗,访天下仙山,有所得,辄寄于诗。绘有《仙山访隐图》。

  • 朱光暄

    朱光暄,字晴岚,号蓉湖,海盐人。贡生,官于潜训导。有《健初诗钞》。

  • 钟胄

    虔州龙南人,字少游。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浔州、阳山,考课为天下第一。累官广西转运使,镇压少数民族,有功,进龙图阁学士,兼本路安抚管勾经略使,致仕卒。有文集。

  •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