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柳开生平

柳开生平介绍

柳开(947~1000)北宋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号东郊野夫;后改名开,字仲涂,号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进士,历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为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文字质朴,然有枯涩之病,有《河东先生集》。诗作现存八首。>>查看柳开的诗词古文

生平

  柳开为柳公权五世孙。其父柳承乾,宋初官至监察御史。

  柳开为人粗狂,自称“师孔子而友孟轲,齐扬雄而肩韩愈”,故名肩愈(继承韩愈),字绍元(继承柳宗元),后又不满韩、柳,改名开,字仲涂。早年喜讨论经义,提倡韩、柳散文,与梁周翰、高锡、范杲等人以习尚淳古互相标榜,名噪一时。开宝六年(973)进士,初为宋州司寇参军,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擢右赞善大夫,知常州、润州,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985),因与监军争斗,被贬为上蔡县令,后复原职。后为崇仪使,知宁边军、全州、桂州等地,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忻州。咸平三年徙沧州,道病卒,年五十四。

轶事典故

提剑逐盗
  后周年间,柳开随父亲居住在南乐县。一夜,有强盗闯入柳家宅院。家人都吓得不敢动弹,只有柳开拔剑冲出。强盗翻墙逃跑,结果被柳开挥剑劈掉两个脚趾。而当时,柳开只有十三岁。

烹食恶仆
  柳开入京应举时,中途在一处驿馆投宿,半夜听到有女子哭泣,声音哀婉凄惨。他天亮后出来询问原因。女子自称是前任临淮县令之女,其父因任内贪赃遭到一恶仆要挟,被逼将她许配给这个仆人。柳开又向县令追问实情,县令据实相告。柳开怒道:“让我见此仆一面,为你除害。”县令让仆人去拜见柳开。柳开先让恶仆代买酒果盐梅等物,半夜时又将其唤入房中,怒叱道:“那个胁迫主人嫁女的就是你吧。”他说完便拔出匕首,将恶仆刺死,扔入锅中烹煮。次日,柳开又将县令请来,一同饮宴,宴后便启程赶路。县令询问恶仆去向,柳开大笑道:“刚才我们一起吃的就是。”

千轴不如一书
  唐代科举,礼部试不采用糊名制度,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还会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应试举子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送呈名公巨卿,以求推荐,称为“行卷”。至五代宋初,行卷之风犹有余存。柳开应举时,身穿士人襴衫,用独轮车推着自己的上千轴作品,径直投于考官帘前。而举子张景则仅携带一篇文章。但最终考试结果,张景名次却居于柳开之上。时人都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强娶钱氏
  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后,有一近宗族人被授为供奉官,居住在润州。柳开担任润州知州时,前去拜访钱供奉,在其家中见到一美貌女子画像。他得知画中女子是钱供奉的妹妹,便道:“我丧妻已久,愿娶令妹为继室。”钱供奉推脱道:“家父正奉诏入京,还是等他回来,再议婚事吧。”柳开却道:“以我柳开的才学,不会辱没你们钱家。”他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六礼,将钱氏女强行娶回家中。钱父在京中得知,去向皇帝告状,称柳开劫娶其女。但宋真宗却道:“你知道柳开吗?那是个豪杰之士,你得了一个好女婿啊。就让我当这个媒人吧。”钱父只得作罢,拜谢而退。

追砍胡旦
  胡旦自命不凡,曾摹仿孔子《春秋》笔法,撰写《汉春秋编年》,设立五始、先经、后经、发明、凡例等体例。他编著完成后,邀请柳开前来欣赏。但柳开只扫了一眼,便勃然怒斥道:“你这小子扰乱纲常,真是名教罪人。自古以来,谁能比得上孔夫子,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这样的经学大家也只是注释经典而已。你算什么东西,竟敢窃取圣经之名,冠于编首。今天我赠你一剑,也算是给后世狂徒一个警告。”他说完便提剑追砍胡旦,吓得胡旦落荒而逃。

惭对潘阆
  隐士潘阆与柳开是莫逆之交,但不认同柳开尚气自任的作风,常嘲笑挖苦于他。端拱年间,柳开出知全州,赴任途中经过潘阆的家乡扬州。潘阆作为朋友,自然要迎送一番。二人来到馆驿,见一房舍门窗严闭,十分诡秘。驿吏道:“十几年里,凡是住在这间房的客人都会有不安的感觉,因此这件房一直空着。”柳开道:“我文章可以惊鬼神,胆气可以震夷夏,没有什么是可以让我畏惧的。”他当下让人将房子打扫干净,住了进去。潘阆却不相信有人会不惧鬼神,决定戏弄柳开一番,便托辞离去。

  当夜,潘阆把身上涂黑,穿上豹纹短裤,口中套上两枚兽牙,披散头发,手持大棰,翻墙进入驿馆,趴在大厅的屋梁上,俯视堂前。当时月色晴朗,柳开睡不着觉,正在堂中慢步行走。潘阆接连两声怪叫。柳开抬头一看,见是一个青面獠牙的妖怪,不禁惶恐万分,忙道:“我赴任路过此地,暂且在此休息,无意冒犯,请予宽恕。”潘阆历数柳开平日胡做非为之事,厉声道:“地府因你罪过积累太多,让我持符前来拘捕你,你马上随我走!”柳开连忙下拜:“这些事确实是我所为。但皇帝授我官职,我还没完成使命,家事也尚未安顿好。您若能宽宥,我必有厚报。”他说罢连连叩头,痛哭流涕。

  潘阆强忍笑意,慢悠悠的问道:“你认得我吗?”柳开道:“凡夫俗子,不识圣者。”潘阆笑道:“我就是潘阆。”柳开气急败坏,连声大叫,让潘阆赶快下来。但潘阆知道柳开生性暴躁,当晚远远遁走。柳开也羞惭不已,无颜再见潘阆,天亮后便登船离去。

嗜脍人肝
  据小说笔记记载,柳开在全州期间,常将抓获的造反蛮人押到宴席前,当着下属的面命士卒活取其肝脏,然后用佩刀切成小块生吃。他后来调任荆州,每次听说邻近州县有罪犯被斩,都要派健卒跑去挖取肝脏,以供食用。

文学主张

  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提倡复古,反对五代颓靡的文风,他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自称“师孔子而友孟轲,齐扬雄而肩韩愈”(《上符兴州书》)。他十几岁时便开始学习韩愈文章。后来又以六经为榜样,提倡古文。他认为古文“非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是谓古文也”(《应责》);他还称赞扬雄“能言圣人之辞,能明圣人之道”(《汉史扬雄传论》),并以此自期,宣扬文道合一:“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应责》)他认为道和文有主次的关系,“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他特别强调道对文的决定意义,认为文应该为现实政治文化服务。柳开的理论是后来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他的古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浮糜的文风,他主张文字要宣传孔孟之道,作文要有助于封建教化,提倡古文,反对北宋初的浮靡文风。

  柳开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最早反对五代体,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开创之功。其作品文字质朴,但枯涩,缺乏感动人的力量,他的复古提倡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也未能密切联系实际,“随言短长”,得心应手,除《上窦僖察判书》写得平易且有文采外,大都不免有“辞涩言苦”的缺点,因此影响不大。

  所著《河东先生集》,有《四部丛刊》影旧钞本。 《宋史》卷四四○有传。梆开诗,《河东先生集》中仅存五首,另从他书辑得三首。

猜你喜欢

  • 武林隐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

  • 张在瑗

    张在瑗,字蘧度。顺德人。希载玄孙。鼎革后,杜门不出。著有《绿树山房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 马谦斋

    马谦斋,[元](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名、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与张可久同时,且相识。工散曲,太平乐府等曲选集中所收颇多。张可久有《天净沙·马谦斋园亭》,曾在大都(今北京)作过官,辞官后归隐,有人说他后来隐居杭州。现存小令十七首

  • 张夫人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约代宗、德宗时人,吉中孚之妻。事迹散见《又玄集》卷下、《唐诗纪事》卷七九。《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6句。

  • 吕侍中

    生卒年、生平不详。姓吕,侍中可能是其官名。元代散曲作家。

  •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邹鎏

    邹鎏,字石可。海阳(今潮州)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户部主事,榷河西务兼管漕运,夙弊釐清。转本部员外郎,升四川司郎中。出知襄阳府,时张献忠据谷城,襄阳几陷,鎏练兵筹饷,出奇制胜,越四月而城得全。以荐署郧襄监军副使,官至太仆寺卿,以母老乞归。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一八有传。

  • 王承邺

    宪宗时宦官。元和元年(806)任浙江东道中护军。与节度使杨于陵同游越州石伞峰,作诗纪行。《会稽掇英总集》卷四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陆娟

    陆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弘治时期。松江(今属上海市)人,能诗。华亭陆德蕴(润玉)之女,马龙妻。其父隐居北郭,有高行,曾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老师。

  • 魏燮均

    魏燮均(1812~1889)原名昌泰,字子亨,又字伯阳、公隐,另号耕石老人,又号芷,老农,别号铁民、九梅居士。出生于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城南八里庄,1848年移居红杏村(今铁岭县千户乡红杏屯)。咸丰年间府学贡生,清代铁岭田园诗人、书法家。魏燮均“此身不为事王侯”,两年后,他离开金州返回故里,始终怀才不遇,在贫困落拓中度过一生。著有《香雪斋笔记》、《梦梅轩杂著》、《荒史纪闻》、《采遗集》、《嗣响唐音集》、《九梅村诗集》等诗作,可惜大多已失传。1889年,魏燮均故去,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