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黄宽生平

黄宽生平介绍

黄宽(1829—1878),名杰臣,号绰卿。1829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东岸乡(现为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东岸村),出生月日不详。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查看黄宽的诗词古文

人物经历

  黄宽12岁时(1840年),入读澳门教会学校马礼逊学堂(后迁校香港),与稍后入校的容闳成为同班同学。马礼逊学堂系澳门开办的第一所西式学堂。这所学堂由1835年1月在广州的外侨发起组织的马礼逊教育会举办。

  1847年1月,黄宽、容闳、黄胜在布朗和其他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MonsonAcademy)。彼时美国尚无高等中学,仅有预备学校作为大学的预科。孟松学校是当时最著名的一所预备学校。校长海门(R.C.Hammond)是耶鲁大学毕业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对这3位中国留学生颇加礼遇。3名学生中以黄胜年最长,然黄胜因病于次年秋退学回国。黄宽与容闳在该校经过2年学习,于1849年夏毕业。

  1850年夏,中学毕业后,黄宽接受香港某英商赞助,于是年11月4日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首年攻读文学系,1851年开始改修医科,以优秀成绩完成大学五年本科的学业,获得文学士学位和医学学士学位。接着他继续攻读病理学和解剖学博士课程,两年后获得西医从业资格,成为中国最早毕业于英国大学并获西医的留学生。黄宽在英前后学习7年。

  1857年,黄宽作为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回到祖国后,遵照资助人的愿望,接受伦敦传道会的委任,兼任传教士一职。先在香港开设诊所,因受伦敦传道会本杰明·霍布森医生等英籍传教士的歧视和排挤,辞去传教士一职,出掌香港民用医院的管理工作。

  1858年赴广州,接办合信氏(B.Hobson)在金利埠创设的惠爱医馆。黄宽对该馆大力整顿,使该馆业务蒸蒸日上。据1859年报告,该馆有病床80张,住院病人430人,门诊病人达26030人。黄宽亲授生徒4人,以协助其医务。因黄宽与当局意见不合,加上对某教徒的作为不满,遂于1866年辞去惠爱医馆之职,自设诊所,暇时协助博济医院从事诊务。

  1864年起,博济医院开始招收西医学生,黄宽则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学生的教学工作。

  1866年,博济医院正式附设南华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系统培养西医的教会医学校,招收男生入学。黄宽被聘到该校任教,和该院院长嘉约翰担任主要教学任务。嘉约翰撰写教材和讲义等,遇到难以翻译的医学词汇问题,总是求助于黄宽,与他精心研究,直到找出最准确的词汇。博济医院初时只男生,至1879年,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首次招收3名女生入学。学校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三年,然后进行临床实习,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人才。不仅如此,他们使西医治疗及医院制度、医术医药、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护宣传等一整套全新的医疗体系,在中国得以传播开来。

  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华,黄宽任代理博济医院院长。

  1875年黄宽又兼任西南施医局主任。1876年,学校扩充实验室设备,建立标本室。

  1862年,黄宽一度应李鸿章聘至幕府担任医官(兼)。

  1873年广州霍乱流行时,曾著文评论真假霍乱之区别,又编撰医院报告和海关医务年刊等多篇,然无其他专著行世。黄宽终身忙于诊务与教学,著述不多。

  1878年10月12日,黄宽患项疽剧发,与世长辞。(另一说:1878年10月15日,黄宽因积劳成疾,不幸于壮年逝世,享年50岁。)

职业生涯

  性格特征

  黄宽性格刚直,不喜交际,生活简朴,不沾烟酒。禀性敬老爱幼,孝事祖母,与姊同住,敬爱不渝,视诸甥若己出,力尽教养。娶何福堂女为妻,后不知何故,与妻离异,终身不再娶,遂无己出。

  行医生涯

  广州博济医院前身为美国传教士医生伯驾(P.Parker)所开设的眼科医局。1840年6月因战事停闭,1842年11月恢复业务。1855年因伯驾担任美国驻华外交官,该局由另一个美国传教士医生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接办。1856年因再次爆发中英战争,医局遭到焚毁而停闭。1859年1月,嘉约翰在广州南郊觅得新址后,重又把医局建立起来,更名为博济医院。黄宽返华后即参与了博济医院的诊务,从1862年起又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医学生的教学工作。1866年博济医院创设南华医学校,黄宽被聘到该校任教,与嘉约翰共同负责教学工作。黄宽担任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课程;嘉约翰执教药物化学;关韬负责临床各科教学。博济医院初时只男生,至1879年始招收第一个医科女生入学。

  1862年,黄宽一度应李鸿章聘至幕府担任医官,未及半载,因对仕宦生活不感兴趣,即行辞职。当时上海道台丁雨生劝他复职,并允许给他种种便利,但黄宽终不就。同年返回广州继续在自设诊所内行医。1863年海关医务处成立,聘医官17人,其中16人系外籍医师,唯广州海关医务处医官为国人黄宽所任事,这足以反映黄宽在当时西医界的地位。

  医学成就

  黄宽在医务方面也多有建树。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华,黄宽任代理博济医院院长。任代理院长期间,他所施行的手术次数,较过去任何一年的相当时期都多。就医校招收的学生人数来说,也较过去为多。1867年博济医院首次进行尸体解剖,由黄宽执刀剖验。由此可证,黄宽在当时博济医院内教学、诊务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1875年黄宽又兼任西南施医局主任。总之,在他任职的各种岗位上,他始终克尽职守,勤黾从事,从不懈怠,赢得了医界的普遍好评。

  黄宽在学术上,可称好学不倦,医术精深,处方简要。他尤其擅长外科,诊断正确,手术精良。1860年黄宽曾施行胚胎截开术一例,这是国内施行这种手术的第一例。广东向以膀胱结石患者为多,嘉约翰曾以截石术闻名,但是在他之前黄宽早经割治过33例。容闳称黄宽是当时好望角以东最负盛名的优秀外科医师。

  黄宽终身忙于诊务与教学,著述不多。1873年广州霍乱流行时,曾著文评论真假霍乱之区别,又编撰医院报告和海关医务年刊等多篇,然无其他专著行世。1878年10月12日,黄宽患项疽剧发,与世长辞,享年49岁。 黄宽,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美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猜你喜欢

  • 王伯成

    王伯成,元代杂剧作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生卒年月不详。贾仲明为《录鬼簿》补写的吊词中说他与“马致远忘年友,张仁卿莫逆交”。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定张仁卿为画家,与王伯成同为元朝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人。王伯成作杂剧3种,今存《李太白贬夜郎》。《兴刘灭项》仅存残文。他还作有《天宝遗事》诸宫调,存曲不全。

  • 朱天民

    朱天民,字觉甫,丽水(今属浙江)人(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六)。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土。为婺州东阳尉。摄金华、义乌、东阳三县。当任浙西安抚司佥厅,除平法府节度判官。事见明成化《处州府志》卷三。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 吴涛

    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 赵景淑

    安徽合肥人,字筠湄。少慧,喜读书,尝集古今名媛四百余人,各为小传,题曰《壶史》。又著《香奁杂考》,征引详博。兼工诗。未嫁而卒,年二十四。

  • 赵一诲

    赵一诲,潮阳人。明世宗嘉靖间人。事见清光绪《潮阳县志》卷二二。

  •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 完颜璹

    完颜璹(1172-1232)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天资雅重,薄于世味」(《中州集》卷五),累封密国公。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攻金者汴梁,围城中以疾卒,年六十一。《金史》卷八五附传永功。璹博学有俊才,喜为诗。平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诗词赖《中州集》以传。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为《如庵小稿》一卷,凡九首。元好问推为「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中州集》卷五)。多写随缘忘机、萧散淡泊意绪。况周颐称其「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惠风词话》卷三)

  •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