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陈基生平

陈基生平介绍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查看陈基的诗词古文

主要成就

  诗文

  陈基的诗文“操纵驰骋,而有雍容揖让之度”。所作《次韵钱伯行白芙蓉》诗云:“帝子西游太液池,一杯秋露为君持。空令越女羞容貌,不与唐昌共本枝。娅姹最怜无语处,风流全在半开时。自移长信宫中去,学得班娘淡画眉。”状白莲之情状,雍容神妙,绝俗脱尘,的确是上乘佳作。又《春日邵氏园池》云:“寂寞园林带夕晖,昔年曾此恋芳菲。柳塘水暖驾鸯浴,花径风酣蛱蝶飞。蔓草拂衣人不剪,画梁无主燕空归。洛阳池馆关兴废,我欲春山赋《采薇》。”此诗叙景抒情,通过对已经荒废的邵氏园池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国事的关心,以小见大,堪称大手笔。

  不过,其最有特色的作品要数《裁衣曲》,诗是这样的:“殷勤织纨绮,寸寸成文理。裁作远人衣,缝缝不敢迟。裁衣不伯剪刀寒,寄远唯忧行路难。临裁更忆身短长,只恐边城衣带缓。银灯照壁忽垂花,万一衣成人到家。”对此,邓绍基先生主编的《元代文学史》评云:“《裁衣曲》在白描中见细腻,并有层次地写出人物起伏变化的心情,是元代最好的乐府体作之一。”

  书法

  陈基以诗闻名,书法却少见提起。书法受李北海影响,上追二王,风格秀逸。同时也擅篆书。故宫博物院藏有其行书《相见帖》、《苦雨帖》、《寝喜帖》、《贤郎帖》四件,其中前二帖曾于清乾隆时刻入《三希堂法帖》,刻入《三希堂法帖》的还有《行书诗十首》。

猜你喜欢

  • 周金然

    江南上海人,字广居,号广庵。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洗马。工书法,告归时以平生所书进呈圣祖。有《广庵全集》。

  • 宗必经

    隆兴南昌人,字子文。理宗景定三年进士。为瑞州通判。宋亡入元,世祖诏求江南人才,留梦炎等荐之而固辞,被械至燕京,系狱三年放还。有《玉溪集》。

  • 徐弘祖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 高明

    高明(约1305~约1371)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 朱讷

    字存仁,宝应人。成化丁酉举人知郅县调长阳复以荐知江陵。

  • 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北宋宰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去世,享年七十六。同年六月葬于雍邱县,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 伏知道

    南朝陈诗人。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当与伏知命为兄弟。生卒年不详。存《从军五更转》五首,见《艺为类聚》,《乐府诗集》;又《咏人聘妾忍逐琴心诗》、《赋得招隐》皆见《艺为类聚》。

  • 云表

    唐末诗僧。僖宗时于南昌讲《法华慈恩大疏》,听者甚众。晋陵僧可周从其学。又曾游江陵楚王城,齐己有诗赠之。事迹散见《宋高僧传》卷七、《白莲集》卷六。《全唐诗》存诗1首。

  •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