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郑彝生平

猜你喜欢

  • 徐申

    唐京兆人,字维降。擢进士第,累迁洪州长史。以能迁韶州刺史。时兵乱四十年,公私田亩荒废。申募人垦发,畀以半收,民竞趋业。始来户止七千,比六年,倍而半之。后累官至岭南节度使。卒年七十。谥平。

  • 周筼

    (1623—1687)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初名筠,字青士,别字筜谷。以孝称。明末弃举子业,开店卖米。以贱价买得故家书一船,于肆中读之,遂工诗,受朱彝尊赏识。为人倜傥不羁,性好施,人有匮乏,辄资给之。后客游四方以终。有《词纬》、《今词综》、《采山堂集》、《析津日记》等。

  •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 汪广洋

    汪广洋(?~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张邦奇

    (1484—1544)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间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学宗程朱,躬修力践。与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卒谥文定。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 郑敦允

    郑敦允,字止川,号芝泉,长沙人。嘉庆甲戌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武昌知府,兼署督粮道。有《白石园樵诗草》。

  • 袁山松

    (?—401)东晋陈郡阳夏人。袁乔孙。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歌词疏质,为文其辞句,因醉纵歌,听者流涕。与羊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时称三绝。历显位,为吴郡太守。孙恩起事攻沪渎,山松固守,城陷被害。

  • 薛维翰

    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薛作蒋。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未详。事迹略见《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〇。维翰工绝句,善写闺怨,《国秀集》选其诗1首。《全唐诗》录诗5首,署名蒋维翰,注“蒋一作薛”。疑作薛维翰为是。

  • 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 刘邺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李德裕在地方上为官时长期担任其幕僚。唐武宗年间,李德裕成为权相,刘三复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命令下,刘三复上了一封表章,而后故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妻子裴夫人被处死,其时刘从谏的养子也是亲侄子刘稹正在反叛朝廷。上表不久,刘三复病亡。刘三复去世时,刘邺才五六岁,已能背诗,李德裕出于怜爱,带他回家和诸子一同学习。846年,武宗驾崩,皇叔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被贬。刘邺失去靠山,在长江、钱塘江地区游荡,作文养活自己。他的写作才能在当地闻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