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郑魏珽生平

郑魏珽生平介绍

郑魏珽(清康熙《江山县志》卷六作挺),江山(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官浙江宣谕使。有《卓斋集》,已佚。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七。>>查看郑魏珽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王鑨

    王鑨,字子陶,孟津人。贡生,历官山东提学道按察司佥事。有《大愚集》。

  • 方澜

    (1263—1339)元莆阳人,字叔渊。隐居吴中,自少时不娶,闭门读书,训徒以自给。平生喜吟咏。有《叔渊遗稿》。

  • 王璘

    唐长沙人。词学富赡。应日试万言科,请十书吏,口授十书吏书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路岩遣吏召之,不往,岩奏废万言科。后放浪山水而终。

  • 郑学醇

    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梁曾

    (1242—1322)元燕人,字贡父。少好学。世祖时,以荐辟中书左三部会史。累知南阳府,使安南,其君遣遗爱奉表从曾入献方物。历淮安路总管,复使安南,还,进所与陈日焌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仁宗时,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议之。晚年寓居淮南,日以书史自娱。

  •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徐防

    徐防,字谒卿,后汉沛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祖父宣,为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宪,亦传宣业。防少习父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和帝时,稍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防勤晓政事,所在有迹。十四年,拜司空(同御史大夫)。

  •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 枚乘

    枚乘(?~前140),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秦建治时古淮阴人。枚乘因再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 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