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徐玑生平

徐玑生平介绍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查看徐玑的诗词古文

永嘉四灵

  南宋诗坛上,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是温州乐清县人,其他三人是温州永嘉县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宋代永嘉县又是温州州治,四位诗人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且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

  “四灵”之说,《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主。”四位诗人合称“四灵”,盖巧借其名而美其事也。

家族背景

  徐玑其父徐定,福建泉州晋江安海徐厝徐状元人,官居潮州太守,举家由晋江迁居永嘉,住松台里。与徐玑同列“永嘉四灵”的翁卷有一首《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诗曰:“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程途多见菊,行李半担书。未信文明代,无人荐子虚。”诗题中的“泉南旧里”和诗中的“旧庐”,点明徐玑的故里就在泉州(泉南),而徐玑在赴任龙溪县丞时曾回过晋江徐状元巷旧居。

  徐玑还著有《泉山集》,泉山即泉州郡北之清源山,可见徐玑虽身寄于外,仍不忘祖籍。生平徐玑因父亲“致仕恩”而得职。他沉浮于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百姓办过不少有益之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今属湖南)司理参军,当地官兵大抓平民催取赋税,徐玑一一查明,予以释放。

  为龙溪(今福建漳州)县丞,乡里豪富强占陂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湖北郧县东)令,改长泰令,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卒/《永嘉四灵诗》收徐玑诗二卷,仅存一卷;又有《二薇亭集》,存诗164首。另据清朝四库全书所记,徐玑有《泉山集》,当时已佚。徐玑也喜欢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

文学创作

  徐玑和他的三位同乡好友——字灵晖的徐照,字灵舒的翁卷,号灵秀的赵师秀——并称“四灵”,开创了所谓“江湖派”。“四灵”学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作风,题材窄,诗境浅,甚至流于琐屑,徐玑自不例外。五律可诵者如《黄碧》:“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七绝可诵者如《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徐玑著有《泉山集》,已佚。其《二薇亭诗》1卷,有《敬乡楼丛书》本,亦收入读画斋刊本《南宋群贤小集》中。

猜你喜欢

  •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明余庆

    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隋代平原鬲(今山东平原北)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善为诗,仕隋官至司门郎。大业十四年(618),越王杨侗称帝,为国子祭酒,今存诗二首。

  • 高汝砺

    高汝砺(1154-1224)金朝大臣。字岩夫、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大定间,中进士,莅官有治绩。明昌中,章宗亲点为石州刺史。入为左司郎中,由左谏议大夫渐迁户部尚书。时钞法不能流转,汝砺随事上言,多所更定,百姓甚便。贞祐二年(1214),随宣宗南迁,授参知政事。历尚书左右丞、平章政事。累迁右丞相,封寿国公,忠厚廉正,规守格法,为相十余年,于朝政多有匡弼。屡上表乞致仕不许。正大元年死。

  • 冯班

    冯班(1602~1671)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 谢威风

    谢威风(1817—1899)字葆灵,别号沩山,湖南宁乡人。早年曾为左宗棠幕宾,历任阶州(今甘肃武都)知州、肃州知州、宁夏知府。善书法诗文,墨迹遍陇右。尤工书法,求之者,日不暇给。

  • 宇文毓

    (534—560)即宇文毓。北周皇帝。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小名统万突。宇文泰长子。宇文护废孝闵帝宇文觉,迎立毓,称天王。后改称帝,年号武成。以明敏有识量,为宇文护所惮,被毒死。在位三年。庙号世宗。

  • 王伟

    (?—552)南朝梁陈留人。少有才学,通《周易》。初仕魏为行台郎,及侯景叛梁,依附景。凡表、启、书、檄,皆其所制。梁简文帝大宝二年,与彭㑺等害死简文帝。景既得志,规摹篡夺,皆伟创谋。景败伏诛。

  • 蔡凝

    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陈朝官员,历任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位。改任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闷不得志,陈朝亡,入隋朝,半路上病亡,时年四十七岁。

  •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 周葵

    周葵(1098—1174),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人。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卒于孝宗淳熙元年,年七十七岁。少力学。自乡校移京师两学,均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高宗时,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二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孝宗时,累拜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虞尤文、陈伯康为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起知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此幅画像取自清代修《江苏锡山周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