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黄公度生平

黄公度生平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查看黄公度的诗词古文

生平

  黄公度,晚唐御史、诗人黄滔的八世孙,福建莆田城内东里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人。早年攻读于鳌山。绍兴八年(1138),公度省元,特旨免于廷试,赐进士第一(状元),初任平海郡节度判官兼南外宗簿。

  当时有流民数百人自汀虔(汀州、赣州)下,守将疑为流寇,派兵抓捕,公度力辨其非,全部释放他们,地方才赖以安定。公度的品德才华深受宰相赵鼎的赏识,两人时有诗词唱和,结下文字之交。赵鼎因为力荐岳飞抗金,又在宋金和议中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节度使,贬往广东潮州等地,而公度与他有书文往来,又贻台谏,讥切时政,遭到奸相秦桧的妒恨,所以仕途坎坷,极不得志,在外放任满返朝后被授秘书省正字,不料才数月,秦桧又暗使言官弹劾,将他罢官还乡。

  不久他又被朝廷起用为广东肇庆府通判,兼摄恩平郡印。任职期间,他增学廪,择秀民,政绩斐然。恩平自唐贞观置郡,到这时才有人登第。秦桧死后,黄公度被朝廷召回,高宗询问岭南有何弊政,公度言:“广东小郡,有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驰,民受其害。”高宗当即下诏任命黄公度为考功员外郎。入对时,黄公度乞请高宗总乾纲,厚风俗,被嘉奖采纳。不久,黄公度因病逝于任上,年仅48岁。公度状元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天马山麓枫莲塘樟林(古称状元林)小山弥勒献肚穴莆市新驻地。

  公度娶左朝奉郎方符之女为妻,生五子:黄沃、黄泮、黄洧、黄洙、黄宁(南僧)

文学创作

  黄公度工词善文,其咏梅词有好几首,盖是欣羡梅傲雪凌霜之高洁品性故也。公度作品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可谓深得“词浅意深”之妙,艺术造诣很高。代表作有《菩萨蛮》、《卜算子》、《浣溪沙》、《一剪梅》、《千秋岁》、《眼儿媚》、《朝中措》等。其中《菩萨蛮》写离人愁思,“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人因愁而渐瘦,衣带渐宽,而眉头却依旧紧锁,不见有渐宽的迹象,写得妙趣横生。《卜算子》中“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都是词浅意哀的佳句。类似的佳句在各词作中还能找出不少,此足见公度素有潘江陆海之高才也。邑人同科进士陈俊卿称公度的作品“格律森严,兴寄深远。”

  《四库总目提要》谓《书录解题》载公度集十一卷,卷端洪迈序称“公度既没,其嗣子知邵州沃收拾手泽 ,汇次为十一卷”。词有汲古阁本《知稼翁词》一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黄师宪《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知稼翁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

猜你喜欢

  • 刘家谋

    刘家谋(1813~1853年),字仲为、苞川,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 实印

    实印,字慧持,印有「秋叶近销为客性,寒花当有向禅心」、「耳际波涛成避世,腹中冰雪自为天」。

  • 朱肱

    湖州归安人,字翼中,号无求子,又号大隐翁。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工医术,尤深于伤寒。壮年辞官居西湖,著书酿酒。徽宗时,起授医学博士。坐书东坡诗,贬达州。后以宫祠还。有《北山酒经》、《类證活人书》。

  •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 孙逖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张祐

    (1483—1533)广东南海人,字天祐,号可兰。幼好学能文。弘治中袭世职为广州卫指挥使,正德中擢副总兵,镇守广西,进署都督佥事,督沈希仪等镇压瑶、壮各族起事。善驭军,能与下同甘苦。性好书,每载以随,军暇常延儒生讲论。

  • 自悦

    自悦号白云,天台人。明洪武初被召,赐还。

  • 朱伦瀚

    (1680—1760)山东历城人,隶汉军正红旗,字涵斋,又字亦轩,号一三。康熙五十一年武进士,选三等侍卫。乾隆间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善指头画,得其舅高其佩法,朝鲜国王曾遣使高价乞画。兼工诗文。有《闲青堂集》。

  • 蔡国琳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 孙处

    孙处(359年—411年),字季高(其户籍登记为孙季高,所以当时人们称呼他时用字而不用名),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东晋将领。义熙六年(410年),卢循在广州起兵,占领豫章(今江西南昌),直逼建康。刘裕遣孙处率三千人,从海上袭击番禺。用火烧卢循的舟舰,当日即攻破番禺。此后卢循率兵还袭广州,与孙处交战二十余日,卢循败走,孙处率众追奔至郁林,因病方罢。义熙七年(411年),孙处去世。刘裕追赠孙处为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侯官县侯,食邑千户。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念其功绩,重赠为交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