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朱晞颜生平

朱晞颜生平介绍

朱晞颜(1132~1200年),字子渊、子囝,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知靖州永平县,政绩颇好,当地为他立了生祠。隆兴元年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查看朱晞颜的诗词古文

生平

  朱晞颜曾两次官桂林:一次为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任广南西路转运使,一次为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在桂林的时间,前后共五年,两年(1189~1190年)任转运使,三年(1193~1195年)知静江。康熙本《桂林府志·秩官》却说朱晞颜任广西经略使的时间是绍兴五年 (1135年),那时朱晞颜才三岁,三岁娃娃怎么能当知府呢?而且与朱晞颜自己摩崖的石刻根本不相符合。宁宗庆元元年( 1195年)朱晞颜弹子岩题诗的前记中说:“两入湘南,五见秋序”。告诉我们,朱晞颜两次来桂林,在桂时间五年。绍熙元年(1190年)写的“五瘴说”跋语中说:“予将漕来南行矣,二年盖深入瘴乡矣。”说明朱晞颜淳熙十六年就来到桂林任转运使了。“再阅岁,进直焕章阁,知静江府”(弘治本《徽州府治》),这说明,朱晞颜中间隔了两年,即1193年又来到桂林任静江知府。

  关于朱晞颜在广西任转运使和知静江府谁先谁后的问题,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全宋词》说:“直秘阁,京西运判。直焕章阁,知静江府。绍熙中,广西漕使。”文中虽未明说知静江府和广西漕使谁先谁后,但从行文逻辑看,则是先知静江府,后官广西漕运。根据《徽州府志》,证以桂林石刻,朱晞颜是先官广西转运使后知静江府的。至于《宋诗纪事》说他“庆元中广西漕使”,那更是差之千里了。

  关于朱晞颜的年龄,《全宋词》说他活了六十六岁,弘治本《徽州府志》说他享年六十八岁,今从府志。

  朱晞颜两次官广西,都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宋代,一般盐是由政府的“漕司”统一卖的,价钱也有规定,叫“官般”。有时“漕司”的官员不关心人民的生活,食盐不能及时运到,走私盐商就趁火打劫,抬高盐的售价,给人民带来疾苦。因此,有时也由政府规定一定的数额、范围、时间,由商人卖,政府则专收盐利,这叫“客钞”或者“钞盐”。商人为了赚钱,便抬高市价,民不堪其苦。为了管理好盐业,平抑盐价,安定民心,赵宋王朝的历代皇帝不知下了多少诏书来解决广西卖盐的问题。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广西经略使应孟明上书说:“广中自行钞法,五六年间,州县率以钞法抑售于民,其害有甚于官般。”所谓“钞法”就是私商卖。根据这一情况,孝宗赵昚“诏应孟明,朱晞颜与提举广西盐事王光祖从长措置,经久利便,毋致再有科抑之弊。”朱晞颜当时任广西漕司,管理好盐业,是他的分内事。当他接到诏书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讲究盐策,上便宜事数千言,革客钞科抑之患,广右民赖以安”。在知静江府期间,又整治兴安灵渠,便利了交通和灌溉。

猜你喜欢

  • 岑羲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以保护睿宗之功进拜侍中,封南阳郡公。唐玄宗继位后,岑羲依附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713年(开元元年)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岑羲伏诛。

  • 赵子崧

    赵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自号鉴堂居士。燕王德昭五世孙(太祖-德昭-惟忠-从蔼-世雄-令毣-子崧)。崇宁二年(1103)进士。宣和四年(1122),宗正少卿。宣和末,知淮宁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建炎二年(1128),谪居南雄州卒。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王慎中

    王慎中(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洪应明

    [明](约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明代文学家,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仙佛奇踪》四卷,《四库总目》多记老佛二家故事,由此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洗心礼老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还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 徐理

    徐理(?-1408年),河南西平人,明朝将领,靖难之役有功,武康伯。

  • 伍唐珪

    生卒年不详。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末进士。家贫,坎坷失路,终老山村。事迹略见其诗及《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3首。

  • 干文传

    (1276—1353)元平江人,字寿道,号仁里,又号止斋。十岁能属文。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昌国州事。累升婺源知州,改知吴江州,所至皆有善政。顺帝时预修《宋史》,书成,擢集院待制,以礼部尚书致仕。识度凝远,喜接引后进,所取士后多知名。为文务雅正,尤长政事。有《仁里漫稿》。

  • 郑相

    郑相,字文弼,新会人。明神宗万历间布衣。有《过斋集》,黄淳为之序。清顾嗣协编《冈州遗稿》卷五有传。

  • 朱南金

    朱南金,生平不详,《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二谓宋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