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胡寅生平

胡寅生平介绍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查看胡寅的诗词古文

行政思想

  纵观胡寅思想,我们可以对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的主要特点作一小结:

  第一,其思想始终以“尊王攘夷”为其宏旨。维护宋王朝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这是胡寅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其终点。无论是修内政,还是平内乱、攘外夷,其根本目的都是想恢复北宋王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并力图实现其理想中的统治模式。
第二,轻民思想。对于下层民众,胡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他也曾上书建议统治者爱民、以民为本,但他仅仅把民众看作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要求统治者作到使民不乱即可。“固结百姓将离之心,勿致溃叛,乃爱民之实也”。他还认为民众是是非之端,“凡事皆本于民,无民则无事,无事则无官,而民终不能无也,故因事建官,使民出粟以养之事治则足矣”。民众奉养官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对于人民的起义理所当然地应予以镇压。可见胡寅地行政思想指向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这完全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现实体现,走的是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路。

  第三,坚守儒家传统学说。胡寅论事皆以儒家元典为据,其言行皆以礼为守则。湖湘学派务实的思想、原始儒家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在其身上明显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寅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儒家。但是正因为如此,胡寅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对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新学都有所排斥,他要求的是用儒家传统的治世之道来拯救南宋王朝衰亡的命运。然而其学说多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后人这样评价他所著的《读史管见》:“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人人责以孔、彦、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于窒碍而难行。”这也可以作为对胡寅整个思想的一个评价,虽然此评有刻意抨击宋明理学之嫌,但也有可借鉴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深深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辽、金等国强悍的攻势相交织而形成的强弱鲜明对比为其背景的,而其思想源头则终归于儒家正统元典。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特有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新儒学的兴起是否因单纯的道统延续的使命感使然;近世以来的实学救国思想的渊源何在;儒学的真正意义或其真谛是什么,等等。胡寅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如何去正确、客观地对待他以及他所反映的历史和由他而引发的思考,这是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

猜你喜欢

  •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陈善

    陈善(约公元1147年前后在世)字子兼,一字敬甫,号秋塘,罗源人。有《扪虱新话》十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杜周士

    杜周士(?—822),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登进士第。二十年为桂管从事,宪宗元和三年(808)任留后。四年后历事五管诸府,十二年为岭南从事。十五年府罢,入为监察御史。穆宗长庆二年(822)出使安南,过邕州,刺史李元宗呈状,谓邕管不宜废,容管经略使严公素遣人盗稿,周士因愤死。事迹散见柳宗元《童区寄传》、《同吴武陵送前桂州杜留后诗序》、《新唐书·南蛮传》。《全唐诗》存诗1首。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朱光暄

    朱光暄,字晴岚,号蓉湖,海盐人。贡生,官于潜训导。有《健初诗钞》。

  • 成伣

    (1439—1504),朝鲜李朝时期文官、散文家、诗人。字磐叔,号慵斋、虚白堂。汉城人。1459年进士及第,历仕平安道监司、庆尚道监司、礼曹判书及大提学等职。曾出使中国。所撰《慵斋丛话》(十卷),是朝鲜稗说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并对中朝文化交流的研究有参考价值。还著有诗文集《风雅集》、《锦囊行迹》、《虚白堂诗文集》等。

  • 祝道桩

    祝道椿,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生平不详。

  • 张恺

    张恺(1453-1538),明成化二十年(1484)三甲89名进士。无锡人,字元之,号企斋,更号东洛。授兵部主事,守山海关,改刑部主事,为中官所构,出判顺德,至贵州黎平知府,抚苗不乱。忤刘瑾,落职归。起,至福建都转运使。有《常州府志续集》。

  • 赵彦昭

    [唐](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字奂然,甘州张掖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后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卒。彦昭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传于世。

  • 张灿

    生卒年不详,里居未详。德宗贞元、宪宗元和年间进士。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