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诗词古文>和凝生平

和凝生平介绍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查看和凝的诗词古文

生平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明经及第。二年后,再登进士第。后梁郓州节度使贺瑰了解到和凝与自己是同乡时,便聘他为府中从事。和凝在郓州府中从事时,正赶上后梁末帝贞明四年(918)胡柳陂(今山东濮县西南)一战,和凝所在部贺瑰也加入了战斗序列。后梁军受到前后两面夹击后随即大溃。贺瑰在护兵的保护下冲出重围逃跑,晋军在后面追赶,就在快要逃到濮州(今山东鄄城)时,跟随贺瑰的士兵全都跑光了,只剩下和凝一人紧跟不舍,后竟射中敌兵救了贺瑰一命。贺瑰逝世后,和凝不负贺瑰重托,带着贺瑰的女儿,在此后的几年里又历任邓(今河南邓州市)、洋(今陕西洋县)二府从事。

  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四月,晋王李存勖即皇帝宝位。约在同光二年(924)春,和凝进入后唐宫中。大概在唐庄宗四年(926)和凝入为翰林学士。一日编撰诗集,将旧作录于诗卷上时,想起咸通“戕婢”旧事,百感交集,遂写《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为官生涯

  天成三年(928)和凝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与儿子一起编撰《疑狱集》。书中收集了许多情节复杂、争讼难决最终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学著作,对古今相关人员办案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并为宋慈著《洗冤集录》创造了条件。此后,和凝又被转主客郎中兼权知贡举,春闱开科取士放榜时,一反其他人以往“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的做法,遂使得“彻棘启门,是日寂无喧者”。即由于她所主持的科举考试,公开、公正、公平,所以,没有一个人在贡院门前闹事。当时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得人”,即称当时所录才名之士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在此年所录进士中,和凝最看中了一个名叫范质的人,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将来一定会继承自己而当宰相。后人称之为“传衣钵”。

  后晋初(天福二年)和凝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和凝为礼部侍郎,依前充职,六月份又晋升礼部侍郎和凝改端明殿学士。十二月,和凝又被改任尚书户部侍郎,照常为朝中做一些案头之事。

  天福六年(941)九月,和凝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凝不负众望,巧平安从进谋反。《旧五代史·和凝传》记曰:“安从进‘以至于败,由凝之力也。’”

诗词目录

  《疑狱集》包括许多法医知识,在平反冤狱中有一定作用,为宋慈著《洗冤集录》创造了条件。

  和凝著作甚多,有《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籯金》等集,今多不传。现存有《宫词》百首等。作品流传和影响颇广,故契丹称他为“曲子相公”。但他“悔其少作”,多加销毁(《北梦琐言》)。现存词20余首,大都以华艳辞藻写男女情事,如《江城子》5首等。《花间集》录和凝词20首,《全唐诗》录24首。近人刘毓盘辑得29首,编为《红叶稿》1卷,有北京大学排印本。事迹见新、旧《五代史》本传。

  另有人考证和凝,韦庄,鱼玄机同为一人。此观点争议颇多,待考。

藏书故实

喜为文,长于短歌艳曲,有文集百余卷,自为刊刻,五代私人刻书数毋昭裔和他为著名。他的刻书早于毋昭裔数年。刊刻有自著文集、《颜氏家训》等。史载“自篆于版,模印数百帙,分惠别人”。和冯道关系密切,交谊深厚。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他在秀州任职时,曾见到和凝后裔和惇家藏图籍甚多,和惇称“皆鲁公旧物,末有印记甚完”。藏书均钤有藏书印,惜没有记载,藏书数量亦不详。有《宫词》百首。

猜你喜欢

  •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李子中

    李子中,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元朝杂剧家。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曾官知事,除县尹。所作杂剧凡二种:《崔子弑齐君》、《贾充宅韩寿偷香》。又《重订曲海总目·元人杂剧》著录李子中尚有《范蠡归五湖》其本事殆取自《史记》卷四十一《勾践世家》中范蠡事改编而成。《元人杂剧钩沉》中辑有元杂剧作家赵明道《陶朱公范蠡归湖》第四折。

  • 薛廷宠

    薛廷宠(生卒年月未详)字汝承,福清龙田上薛村人。幼年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聪明勤奋,怀有大志。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任行人,掌传旨、册封等事,后入选为吏部给事中。廷宠对他的继母李氏十分孝顺,李氏得悉廷宠逝世恸哭不已。灵柩归葬于家乡南山(即今龙田南山村)。生前著有《皇华集》、《谏垣奏议集》等。

  •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祖铭

    (1280—1358)元僧。庆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应。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迁杭州径山,赐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有《古鼎外集》。

  • 虞通之

    南朝梁会稽馀姚人。善言《易》,官至步兵校尉。

  • 陈汝霖

    陈汝霖,字伯雨,号休休居士,元举人,无锡人,官婺源路儒学教谕。陈肃后人。

  • 张榘

    [约公元1208年前后在世]字方叔,号芸窗,南徐(一作润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淳佑间,任句容令。宝佑中,为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榘著有《芸窗词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费昶

    南朝梁江夏人。乡里称其才,善为乐府,又作鼓吹曲,梁武帝以为才意新拔,赐绢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