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óng

隆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鲁国有隆邑,居住者以地名为姓。

隆姓发源于山东,望族出于河南南阳。如今隆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隆姓历史人物有隆成,明朝南宫太守,有惠政。隆英,明朝人。一生淳朴节约,有古循吏之风。

隆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八位。


【源】 ①隆,春秋时鲁地,以邑为氏(60,62)。②汉初匈奴有隆氏(60,63)。③壮族先民以部族旗子颜色为姓,隆为壮语“”之音译(250)。④苗族姓(135)。【望】南阳(17,21,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隆俊,明时福建邵武人,永乐中举人(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苗族、土家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春秋鲁地,以邑为氏。望出南阳。”鲁之隆邑在今山东泰安县西南。②又据 《史记》 注云:“匈奴有隆姓。隆彊 (强)是也。”③苗族之隆姓,或改而为 “”,分布在今湖南之花垣、保靖、吉首、凤凰、古丈一带。见 《中国人的姓名·苗族》。④《姓氏词典》则载: “全国隆姓以湖南邵阳一带为最多,系元代隆国相的后裔,自江西吉水迁来。”

明代有隆光祖,平湖人,吏部尚书; 又有隆俊,永乐举人,邵武人,宣德中官监察御史; 又有隆英,利津人; 清代有隆于礼,任永春州吏目。

猜你喜欢

  • 莫盧

    读音:Mòlú【源】代北人姓。以部为氏(17)。 【变】①后改为卢氏(7,9,12,27,60)。②一作〔莫芦〕,后改为芦,复去草为卢(17,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

  • 簡占

    读音:Jiǎnzhā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子夏

    读音:zǐ xià【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宣公之子少西,字子夏,其后有子夏氏(6,12,15,17)。一说,系陈公子胜之后(17)。【它】 邓名世按:在《左传》中,此即夏氏。春秋以来,未曾有子夏氏,

  • 莫卢

    读音:mò lú代北姓,后改为卢氏。(见《魏书·官氏志》)

  • 烏朗哈-爾吉們

    读音:Wūlǎnghǎěrjímé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甘州提督百祥,姓此氏。”未详其他。

  • 陵终

    读音:líng zhōng陵终氏,王莽曾祖翁孺与东平陵终氏有怨。(见《通志·氏族略》)

  • 读音:chēn【源】 吐蕃古老家族名。其采邑在今西藏扎囊桑耶寺附近,见《民族辞典》。一说,原为隋唐时西域苏毗部羌人姓(194),唐时吐蕃灭苏毗。【人】 綝囊多热朱孤,隋末时三鲁雅下部贵族(194)。唐

  • 读音:Fān【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褐冠

    读音:hè guān与“鹖冠”同。历史上罕见复姓。或作“鹖冠”。《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賨人以褐冠为姓。” 賨人,史或称“巴夷”,为今土家族之先。骠勇善斗。褐

  • 读音:Biāo/Biau,Byau【综】源出不详。山东新泰(359)、台湾新竹(64)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