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門
【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族阳门介夫之后,子孙以所居阳门为氏(11,12,1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礼记》 阳门介夫之后。” 以地为氏。《姓氏考略》亦注: “宋有阳门介夫。见 《礼记》。子孙以所居为氏。”阳门,春秋宋国门名。
【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族阳门介夫之后,子孙以所居阳门为氏(11,12,1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礼记》 阳门介夫之后。” 以地为氏。《姓氏考略》亦注: “宋有阳门介夫。见 《礼记》。子孙以所居为氏。”阳门,春秋宋国门名。
读音:Hūfù【综】 非汉族姓(17,60,62)。《姓氏词典》引《姓觿》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hūjiā【综】 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姓,汉姓为龙、羊、金等(220)。
读音:Xīnsūn【源】 见《姓苑》(7,9,60)。或为新氏之孙以新孙为氏,如经孙氏、牟孙氏、利孙氏之类(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其注云: “为新氏之孙
读音:Xún《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未详其源。(按:《汉语大字典》无此字。)
读音:xīn【源】 ①春秋时曹叔支庶公子欣时之后,见《路史》(60)及《姓源》(17)。②春秋时周文王之孙蔡仲之后,见《路史》(60,62)。③元时忻都亦作欣都,后有欣氏(60)。【望】 渤海(17,
读音:Dúgū【源】 ①其先本姓刘,出自汉光武子沛献王辅之后,裔孙渡辽将军进伯败没于匈奴,囚之独山下,生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六世孙罗辰,从北魏孝文帝徙洛阳,为河南人,初以部为氏,见《唐书·宰
读音:Shǐlípóluó《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其注云: “与 ‘失利波罗’ 同。”详见 “失利波罗” 条。
读音:Sānghǎn普米族姓氏。今云南之宁蒗有分布,出自“熊扛尼”姓。本家族名,或以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
读音:sì【源】 春秋时宋大夫肆臣之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1,6,12,17,60)。【望】 渔阳(17,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肆敏,汉时渔阳太守(1,21)。现行较
读音:Kèmùgōng【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