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陶丘

陶丘

读音:táo qiū

【源】 帝尧之子丹朱居陶丘(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其后以地名为氏(6,7,12,15,17)。【变】 一作〔陶邱〕(6,17)。【人】 陶丘德,春秋时齐大夫(7,12,60)。陶丘一,三国时魏国太仆(1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因地以为氏。春秋时齐大夫有陶丘德。”《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注云: “帝尧子丹朱居陶丘,因氏焉。” 陶丘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以地为氏,当系出祁姓。

汉代有陶丘·仁、陶丘·洪。

猜你喜欢

  • 屋廬

    读音:Wūlú【源】 以所居屋庐为氏,如圈氏、室中氏之类(60,62)。【变】 作〔屋卢〕(7,62),误。【望】 任城(17,60,418)。【人】 屋庐连,即屋庐子,春秋时晋贤人,著书言彭聃之法(

  • 读音:Péng《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尔《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Xi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收载, 其注“㱔”曰: “云南夷有㱔氏, 即些氏也。 安州有么猇些地,以地

  • 定連

    读音:Dìnglián【源】 北魏时夷姓,见《魏书·官氏志》(17,62)。《姓氏词典》引 《魏书·官氏志》收载。未详其他。

  • 秃魯花

    读音:Tūlǔhuā【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 中有秃鲁花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鲁格〕(24)。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 读音:jiā【源】 帝喾支庶封于蜀,秦灭之。蜀侯之弟葭萌封苴(故城在今四川昭化东南50里),遂有苴氏、葭氏(17,60,62)。【布】 甘肃永昌有此姓(392)。【人】 葭众,汉时人(15,21)。现

  • 读音:xū【音】 亦音于(Yú)(15,60)。【源】 春秋时蔡仲之后有盱氏(17,60)。【变】 一说,应从目从干、音干,为〔盰〕(15,21)。【望】 豫章(418)。【人】 盱烈,汉时豫章人,相

  • 读音:Ěr【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中国姓氏大全》称:“罕见姓,现代北方有。”

  • 彭連

    读音:Pénɡlián【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 嵬載

    读音:Wéizǎi【综】 西夏人姓(3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威载〕(24)。